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23日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获评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他们把多学科协作做成了一张亮眼名片

2018年“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成立

被多家医院判定已没有手术机会的肺癌患者卢先生,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实现了治疗“逆转”——多学科团队先采用免疫联合化疗将直径4.5厘米的肿瘤缩小至2厘米,再通过单孔胸腔镜微创方式切除,术后再辅以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两年过去,卢先生依然健康地生活着。

从“绝望”到“重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以高质量发展创下的“奇迹”还有很多。建科13年就成功申报为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技术升华

从“大创伤”到“小切口”

13年前,市三医院心胸外科发展来到一个分界点——心胸外科一分为二,成为如今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和普胸外科两个独立科室。这是市级医院中首个独立运行的普胸外科。

彼时,刚成立的普胸外科面临着技术进阶的巨大挑战。“以前一说起胸外科治疗,联想到的就是开胸。但大创伤的治疗不是患者想要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患者的利益,就是驱动我们进步和前行的核心力量。”市三医院普胸外科杨懿主任说。

从“启程”之日起,普胸外科就着力于将技术“做小”,逐步迈入微创时代——2013年,杨懿在其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的指导下,奠定了坚实的单向式胸腔镜手术基础,实现肺癌患者外科治疗微创化;2018年,科室与上海肺科医院著名胸外科专家蒋雷教授深度合作,实现从“三孔胸腔镜”到“单孔胸腔镜”的技术延伸。如今,科室可熟练开展包括单孔胸腔镜下肺支气管血管袖式成型等高难度术式在内的胸外科专业所有微创术式,年手术量达千余台,高难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占比达科室总手术量的95%以上。

理念革新

从“单一”到“一体”

2018年,“为高难肺癌患者寻求治疗突破”的现实需求和肺癌治疗领域诊治手段的高速发展,将普胸外科推向另一个发展转折点。这一年,医院率先践行“肺癌诊疗一体化治疗”理念,集普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病理科、放射影像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力量共建,集中发力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受益于此,本文开头的卢先生通过综合诊疗重获新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被誉为“中国肺癌第一人”,他在2003年就开启了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组织多学科联合诊疗肺癌的探索之路。2022年,这位享誉世界的肺癌专家受聘担任市三医院客座教授,肺癌多学科诊疗(MDT)再获升华。

精进的技术、领先的理念,让市三医院普胸外科的“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设成为亮眼的“成都城市医学名片”。而今作为发展“先锋”,更是在不断辐射优势——通过与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共建的“川粤肺线”学术活动,定期在川内各地展开交流,让规范化的肺癌一体化治疗理念得到推广,让更多患者获益。

携手共进

从“试点”到“全面”

“我们从肺癌诊疗上探索出来的多学科协作经验已在各亚专业同步铺开。”杨懿说,除肺之外,普胸外科在食管、纵膈、胸壁亚专业上协同发展,诊疗上采取“一体化”协作经验,均与相关学科建立起紧密联系。

60岁的何爷爷是“跨界”治疗的获益者之一。他被查出长有5厘米的肿瘤,瘤体从食管一直延伸到胃。单纯经胸腔或经腹腔手术都存在治疗短板,经过普胸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及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最终确定联合手术方案——先由普外·胃肠微创中心刘雁军主任团队利用腹腔镜进行全胃切除术并完成腹腔淋巴结清扫,再由普胸外科食管组张志国、牟云飞团队接棒在胸腔镜辅助下清扫纵隔淋巴结、游离食管并做空肠-食管吻合。这样的方案,将最大化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

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13年时间,让市三医院普胸外科跃升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发展的道路仍在延伸,目前该科已投入“中心病房制”建设新目标,计划以打造“胸部肿瘤一体化诊治病区”为试点,率先进入肺癌诊治新时代——在病区内建立涵盖多学科力量的系统化配置,同步引入多种先进设备、技术,实现患者“一站式”的“智慧化”诊疗新模式。同时,将积极投身临床及胸部肿瘤基础研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建胸部肿瘤实验室等路径,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多方联手解锁更多疾病诊治“密码”。

李诗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 2023-03-23 邓晓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获评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1 1 成都日报 c112285.html 1 他们把多学科协作做成了一张亮眼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