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3月23日

传统知识传播方式会被取代吗?

记者:您认为新媒体上的知识普及,目前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是否已经呈现出取代传统传播方式的趋势?

张放:基于新媒体的知识普及,目前应当说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B站、知乎、微信等各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知识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也形成了网络直播课程、教学视频、社交媒体科普推文等依托新媒体平台的新的知识传播方式,出现了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知识传播品牌,其中有像以普法为主题的“罗翔讲刑法”一样与大家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系列视频,也有像职业女棋手战鹰二段关于围棋普及这样相对较为小众的主题直播,可谓百花齐放,各取所需。

尽管当下新媒体知识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由于知识是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在接收的时候大脑需要对之进行深度加工,因此传统知识传播方式如面对面课堂教学、纸质书籍甚至纸质期刊阅读等都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会完全被以碎片化接收和浅表加工为特征的新媒体知识传播所取代。整体而言,与其说新媒体知识传播会取代传统知识传播方式,不如说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更为多元化的知识传播格局。

记者: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一些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他们原来的传播语境不是新媒体的形式,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媒体的环境?

张放: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传播方式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或者非遗传承人来说,适应新媒体环境确实能够提供更多的传播选择。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是很好的内容生产者,在新媒体传播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因此一项比较基础的工作是,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一些关于新媒体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资料,包括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如何制作视频、如何发布作品、如何吸引关注等。

而进一步的工作是,可以帮助他们与新媒体平台上相关领域的人们建立起联系,例如加入相关专业的社群圈子、与同领域的资深新媒体人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在融入新媒体环境的同时,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和技巧,共同探索新媒体传播的各种可能性。

在具备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寻求MCN机构,也就是多频道网络机构的帮助。这些机构专门为各类内容创作者提供服务,通过其专业的技术支持,可以搭建起这些专家学者、艺术家或者非遗传承人与新媒体传播平台之间的桥梁,更好地在新媒体上包装、展示并推广自己的作品。

记者:短视频碎片化的内容比较多,如何扬长避短,让知识科普类短视频也能受欢迎?

张放: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碎片化内容确实是当下的流行趋势,这种碎片化内容虽然从创作到观看都相对更加省时省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信息量不足、缺乏连贯性、丢失受众注意力等问题。对此,以知识传播为目的的短视频,应当在利用短视频这种便捷传播形式来吸引流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碎片化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在内容上突出重点。由于短视频时间短暂,应尽量呈现核心信息,避免呈现过多的细节和过于冗长的信息,确保重要信息不缺失的同时,让观众更快速地理解和接收;

其次,可以采取发布系列视频的传播方式。由于单个视频内容的碎片化,通过更新系列视频,可以在单个短视频引流的基础上,让用户有机会接触到更成体系的知识科普内容,尽量避免短视频带来的缺乏连贯性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尽量增加内容的互动性。通过增加一些互动性的元素,比如提出问题、参与投票、让观众猜测答案等,可以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提升用户黏性。

记者: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如何助力城市形象的传播渗透?

张放: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目标对象相关信息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会围绕目标相对突出的特征形成印象。城市形象的传播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凝练、突出城市的特色并将其符号化是一条有效传播渠道,而这恰恰与以“短、平、快”为特色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能够很好地契合。

例如,成都致力于打造“三城三都”,就一定要打造“少而精”的全球知名文创符号、旅游符号、赛事符号和美食符号、音乐符号、会展符号,让全世界的人一看到这个符号,就会想到成都。少,才有利于记忆;精,才会形成正面印象。正如长城之于中国,熊猫之于中国,围棋之于中国。

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各类新媒体传播形式,例如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都要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围绕这些“少而精”的符号来形成传播的“合力”。如短视频具有观看分享方便快捷的特点,那就用于展现城市符号之美;社交媒体具有参与人群广、利于意见表达与舆论形成的特点,那就用于城市符号话题的制造,以及城市符号故事的讲述与讨论;而直播具有沉浸度高、即时互动性强的特点,则可以用于城市符号的远程体验。总之,“少而精”的城市符号,加上新媒体传播的“地气”和“温度”,才能更好地助力城市形象的传播。

(张放: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2023-03-23 1 1 成都日报 c112292.html 1 传统知识传播方式会被取代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