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成都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培育多元消费场景,积极创新优质消费供给,正有力有效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围绕“国际范”这个关键词,成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打造“全国买成都、全球买成都”的消费平台经济和消费新模式,加快建设高能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月初以来,不断有海外各地的水产品和水果通过“飞的”摆上成都市民餐桌;亚蓉欧国家(商品)馆里,32个富有异国风情的商品馆,优质进口商品琳琅满目……随着全球高端资源的聚集,“消费提振年”注入了新的国际化力量。
食品进口回暖
成都航空口岸迎来众多新“旅客”
春天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繁忙而有序,同时迎来了许多新的“旅客”——3月9日,成都航空口岸恢复海鲜类产品进口的首批泰国虾运抵成都。“成都人喜欢吃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进口鲜活虾产品,提高运输数量和班次,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在白家海鲜批发市场做生意的商家表示。
不仅有泰国黑虎虾,波士顿龙虾也乘“飞的”抵达成都。今年2月18日,首批加拿大波士顿龙虾便率先飞抵成都,成为成都航空口岸今年首批进口的海鲜产品。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2月9日上午,满载着约120吨智利西梅的一架从智利圣地亚哥起飞的波音747-8F全货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成都口岸首次进口智利西梅。数据显示,伴随成都航空口岸忙碌起来,近期水果进口量已经达到2019年全年进口量的45倍。
当前,成都市各级各部门正积极把握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发挥枢纽优势加快恢复成都航空口岸业务,推动双流国际机场口岸进口冷链生鲜货物业务恢复常态化运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便是重要的一环。
在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附近港龙大道的省市重点项目——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眼下正是一片繁忙的建设场景。该项目定位为全球冷链产品一级交易中心,运营后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西部地区与全球食材供应链的循环贯通。“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有利于成都快速融入‘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提升开放大通道上的核心节点地位,增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支撑作用。”中智物流智库总经理杨飞扬对此高度看好。
跨境电商忙碌
母婴、彩妆等快消类产品畅销
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范·中国风·天府韵”消费中心城市,政企联动汇聚合力是关键。
青白江区凤凰湖边,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全球购活动办得火热。记者现场打探发现,来自意大利馆、法国馆、德国馆等30余个场馆上百种进口的红酒食品、服装、轻奢用品给前来的市民带来特别的游购体验。
“消费活动的丰富多元成为全面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强劲复苏,激发城市消费潜能的重要支撑。”青白江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已建成32个富有异国风情的商品馆,成为成都北部的旅游、商贸打卡地。同时,在功能支撑上,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也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销、体验及文化交流的开放型双向交流平台,成为红酒、母婴、化妆品等优质进口商品的消费中心,年带动进口商品交易额超10亿元。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企业还在积极引入其他平台丰富业态。同时,借助亚蓉欧国家馆集群的影响力,联动试点前店后仓模式,进一步做强做大跨境电商买卖全球的影响力。
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京东自营仓内,场内满载货物的车辆来回奔忙,智能化分拣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将一件件商品打包出货……满是一幅高效有序的忙碌场景。“1、2月京东自营仓每天进口单量约在5000单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0%。畅销货物仍然以母婴、彩妆等快消类产品为主。”负责自营仓运营的好嗨购国际贸易(成都)有限公司副总裁安琪介绍。
同样服务消费提振信心,今年以来,成都双流机场海关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外贸企业,稳步推进指定监管场地功能恢复。同时,机场海关还持续优化通关模式,针对鲜活、易腐类产品设立专门绿色通道,实行“全年无休,随到随验”通关监管服务,为提振城市消费的“烟火气”加油打气。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方耀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