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开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好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关键在党;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现代化城市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和鲜明呈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现代化城市必然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过程,既要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又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这就对各级城市领导干部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升新的本领能力、重塑新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成都作为西南地区城市重镇,要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加快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成势见效,就必须创造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就必须提供更加扎实、更为坚强的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这是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报告提出了“五条重大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党只有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又是具体的、生动的、实践的。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切实完善践行“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执政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落实见效。其次要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城市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漂亮的城市建筑,更多地体现在完善的公共服务、美丽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城乡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重显绩更重实绩、不重一时更重长远、不重形式更重结果,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打小算盘、不搞小聪明,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既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也不因循守旧、封闭僵化,保持历史耐心、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实绩实效。第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用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展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作风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落细落实。
全力提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淬炼增强能力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这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各级干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考题。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其辩证关系来把握城市发展、衡量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好统筹城市发展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形成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形成有带动力、有辐射力、有可复制经验的现代化城市;以人民幸福安康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人民生活品质。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前全党正在掀起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坚持问题导向,要问需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要问计于民,勇于涉险滩、破难题,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特别是现代化城市建设面临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比如,新旧体制的转化、发展动力的重塑,城乡关系的协调、统一市场的建立,等等,这其中客观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提升整体思维能力,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隐患的研判,着眼源头治理做足做好预案,及时精准拆弹,全力维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充分展示良好精神状态
以积极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精气神干事创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光荣事业。党的二十大提出,全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必须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奋进者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成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可干在先、走在前。
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成都市已经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建设新征程上,只要成都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继续保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能够继续保持改革锐气、拓宽发展胸襟,以创造性执行力用活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权限,探索更多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改革创新热情,当好“试验田”、闯出新路子;能够继续善作善成、把事做成,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新样板。
(作者:中央党校研究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