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成都平原,良田美地,沃野千里。满眼青绿的田野中,忙碌的农民,信步的游人,城市、乡村、绿道、林盘……交织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村富的公园城市乡村图景。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郫都区战旗村视察时的谆谆嘱托,也是成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眼前的画面,正是成都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位置,守好“三农”基础,强化以城带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聚焦乡村发展建圈强链,加快乡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乡村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成都市不断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增收机制创新改革、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五项改革”,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一年来,成都市出台了《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成都市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成都市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抓好耕地撂荒及“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专项整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提速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建强“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应链,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成都市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计划),全域分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优做强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表达功能,着力提升城乡生活品质均衡化发展水平;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完善“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实施乡村数字服务应用工程,开发更多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成风化俗,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同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创建一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加快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农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替代,开展川西林盘碳汇交易、低碳新村等试点工作,不断丰富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