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4月03日

一栋“近零碳建筑”和一条“翡翠项链”引领绿色发展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力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了一批具有成都城市特点和首创精神的典型案例。

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走近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北段,一栋外立面挂满绿色植物的建筑映入眼帘。它就是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滨湖设计总部。在建筑业界,这栋楼被赞誉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身处建筑临湖面的任意一间办公室,都能纵享4500亩的兴隆湖景。其3.9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部分,随处可见1800毫米宽的玻璃幕墙,方便室外光线肆意“造访”。通过建筑周边盘旋而上的景观楼梯,可以通达各个楼层的屋顶花园、庭院、交流平台、咖啡茶座。还有瓜果蔬菜种植场地、空中篮球场、羽毛球场、迷你跑道等空间有机嵌入建筑内部,大叶黄花铃木、金禾女贞、中华景天、三角梅、木春菊等五彩斑斓的本土植物,在这些共享平台空间内自由生长,让人陡生步入公园的奇妙错觉。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成都提出要构建与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相适宜的空间格局,建筑领域是其重要方面。2022年,成都市通过出台绿色建筑促进条例、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等方式,推行绿色低碳建设模式。“近零碳理念”被有机融入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近40项低碳建筑技术,正是其“美貌”背后的“才华”。“其中引领技术9项、示范技术24项,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让建筑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市发改委环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环城生态公园

构筑公园城市生态“新典范”

位于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的环城生态公园,整体统筹生态用地133.11平方公里范围内,绿意盎然。这条“翡翠项链”,连通“河湖网”、串联“公园链”,跨经12个区、跨越78座桥梁、串联121个特色公园,成为一条城市“绿环”。环城生态公园采取湿地保护与自然恢复、用地结构布局调整、农田生态系统整治、河道综合整治等措施,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公里、特色园19个、林盘院落58个、耕地10.1万亩,形成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构建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

“绿环”筑巢引凤,4400余户商家入驻其间,包括米其林文化餐厅、蓉城足球主题公园等国内外知名品牌110余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这一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的消费空间里,催生出众多文旅消费新热点。

更为可喜的是,环城生态公园成功实现引导市民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绿道全环累计骑行里程数超6300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约3000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 2023-04-03 蔡宇 1 1 成都日报 c112807.html 1 一栋“近零碳建筑”和一条“翡翠项链”引领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