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2009年,崇州枇杷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枇杷茶身价一下上涨到鲜叶15元/斤,这让村里的种植户增添了信心,20多家农户“重操旧业”,到自家的茶园里锄地、施肥,希望能够获得满意的收入。
村民要扩种,就需要茶苗。在茶研所专家的指导下,村上开始对茶树进行试验扦插。试验第三年,3亩地扦插了21万株低树龄的茶树,最后出了18万株的茶苗,这让村里人十分振奋。
“试验期成功的茶苗,都免费赠送给本村的村民。2018年扦插成功后,村里在隔壁的宝丰村建起了‘飞地’。”付小兵告诉记者,育苗基地专门培育茶苗,对本村茶农低价供应,还能卖给邻村的茶农。很快,富强村枇杷茶保护和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多亩。
提质
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茶叶质量价格齐升
近几年,鲜叶的价格一路攀升至30元左右一斤。市场打开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当时村民自找销路,春茶采摘周期短,卖不了就有点急,村民难免打“价格战”。付小兵说,“有人一斤卖25元,也有人急于脱手卖20元,不利于销售。”
“市场乱了,产品迟早得砸在手里。”2019年5月,村集体成立了崇州沁香茶叶种植合作社,首批4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兜底,以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鲜叶进行销售。超出部分的20%作为合作社社员分红,剩余部分扣除合作社成本后,纳入村集体收入。
没有加入合作社的种植大户们认为,枇杷茶的名气有了,根本不缺客户,“我自己谈的单价更高。”种植大户老罗就是其中一个。老罗家里有10多亩茶地。2019年夏季采摘期间,他和一家采购商谈好了50斤鲜叶,交货当天,客商嫌弃他的鲜叶品质不好,原本说好的30元一斤,直接压价到15元,这个结果让老罗难以接受,情急之下,老罗找到村上的合作社想办法。最后合作社出面以20元/斤的价格收购。
村里的“老罗”还有很多,有些是采摘鲜叶时多掐几叶,有些是管理不善,品质不行。付小兵认为,“不能每次都靠村里的合作社来善后。”
该如何破局?村干部和村里的年轻村民在激烈讨论后,决定邀请茶科院的专家实地进行指导,明确“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教村民如何管理茶园,从源头提高茶叶质量。付小兵说,管理规范后,茶叶的价格有所上升,制作的红茶平均每斤卖到200元左右。
强链
注册商标引入电商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茶商拿着我们的鲜叶制茶,价格翻番,我们何不自己加工自己卖?”付小兵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在村里炸开了锅。“这个成本好高,风险太大了。”“我们村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万一赔了呢,后果谁承担?”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带给付小兵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可以尝试找厂家代加工。”在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后,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村上去雅安联系了一家工厂代加工。看似普通的茶叶,经过细心包装,成为了精巧的伴手礼,从包装到内容都体现着最自然、最乡土的“崇州味”。
“我们的品控还不稳定,制成伴手礼先试水,先做口碑再做市场。”付小兵走一步看三步,为村里成立了公司,为枇杷茶注册了“毗卢云顶”商标。“有了品牌后,用我们原材料制作的红茶价格最高可以达到1200元一斤,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枇杷茶产业让老百姓年增收预计可以达到8000元至10000元。”付小兵说。
提到村里茶产业的变化,村民付子文很高兴:“原来的时候,一斤鲜叶只能卖几角钱,现在一斤最高能卖到三十元,而且采摘下来马上就能换成钱。收入增加,干劲也大了,现在很多村民都来栽茶摘茶管理茶。”目前,村里有50多户农户参与枇杷茶树保护与种植,全村种植茶园达到300多亩。
付小兵介绍,目前,富强村已经成立了“云顶优品”微店,富强村枇杷茶将搭乘“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今年茶产业收入预计可达160万元。”
下一步,富强村还将在村里建加工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开发旅游观光茶园,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茶产业有机结合……对富强村的村民来说,致富之路将越走越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