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4月14日

成都建圈强链绘出全新“路线图”

上接01版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含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金融科技5条重点产业链;

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含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3条重点产业链;

现代交通产业生态圈,含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现代物流3条重点产业链;

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含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3条重点产业链;

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含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3条重点产业链;

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含旅游业、文创业(含数字文创)、会展业、体育产业、音乐产业、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6条重点产业链;

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含现代种业、都市农业2条重点产业链。

依据是啥?

把握产业发展未来方向

突出成都比较竞争优势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自2021年12月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来,成都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成都重点产业在这一行动下集聚成“链”,重构新形势下成都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产业强,则城市强,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源源不断为成都提供加速动力的产业建圈强链,呈现出动态更新、优化完善、融合与细分的显著特点。

“成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阐述,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国家和四川省有关产业方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生产力布局,势必要求成都做出响应优化。“比如在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国家对成都提出新要求,此次优化调整即对‘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予以相应优化和调整。”可以预见,这一产业未来将是成都一个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

把握未来方向是发展产业的根本。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为城市产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赛道。围绕新机会新赛道,成都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相应作出优化调整,目的正是未来成都产业能拥有更大更强的新位次。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举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一个成果颇丰热度攀升的产业领域。这个领域的“上半场”,是以动力电池为主导的电动化,“下半场”则迎来智能化、网联化阶段。“软件定义汽车”——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再是马力、沙发座椅抑或机械性能。“车载智能控制系统,这一比较细分的重点领域前沿赛道,因此放进了‘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链条中。”而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日臻成熟,“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也顺利进入成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作为把握未来方向的重要支撑。

凸显成都产业自身比较竞争优势,是此次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的第三个考量方面。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成都的着力点,放在了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同时兼顾了大运会等产业带动热点事件。”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具有知名度的游戏产业、网络视听等新兴产业,整合为“文创业(含数字文创)”重点产业链,与旅游业、会展业、美食产业、体育产业等成都传统优势产业一起进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中,新增的“高端诊疗”重点产业链,契合的则是成都拥有的华西医疗资源、医美产业基础等优势。这与“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两条重点产业链相互呼应,突破原有链条单纯的制造端,体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的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

实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设置考核和监测两类指标

全新“路线图”已制定,成都如何有效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据悉,成都将进一步健全“链长+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清单,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如何发挥链长作用?方案细化了工作路径。链长将牵头组织研究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指导编制重点产业链“产业图谱”、形成“5+N”产业生态清单,对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进行指导;牵头推动产业联盟建设,搭建政府与“链主”企业、“四上”企业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完善专项产业政策。

建圈强链涉及部门较多,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方案提出,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要开展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更新产业图谱、“5+N”产业生态清单;制定重点产业链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和统筹推进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评估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制定专项产业政策,构建“一链一政策包”体系。

重要的是,此次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还全新配套制定了一套确保产业建圈强链有力有效的“评估问效工作方案”,以形成全市上下“以评促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工作方案动“真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动态评估重点产业链建设进展和工作实效,客观分析全国竞争位势和标兵追兵,及时发现短板弱项和存在问题。根据设计,评估问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五大生态”均设置考核和监测两类指标,以考核指标突出工作重点和具体抓手,以监测指标反映市场认可和产业活力,既有统计数据、又有第三方大数据,兼顾年度考核与日常调度。同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年度工作目标与综合评估指标紧密挂钩,分类分解到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动态监测跟踪指标运行状况,建立“目标导向—月季监测—年度考核—优化提升”闭环工作机制。

“评估问效工作方案”制定和完善的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评估指标体系,应怎样理解“考核指标”和“监测指标”?二者区别何在?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考核指标是指政府端推动的建圈强链工作完成的成效,监测指标则主要体现市场对这些工作的认可度和市场的活力。“产业发展工作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方力量双向奔赴、协同协作”二者融合形成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评估指标体系,对一条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及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在市场层面的成效完成综合评价。

据悉,考核指标主要来自市统计局等市级有关指标数据来源单位,监测指标主要来自专业智库、商业机构等第三方大数据收集单位,提供的获得市场认可能反映产业及链条最真实动态情况的数据,包括产业链在市场的排名、排位、占有率,各类500强在成都的数量、本地配套率等,为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详实、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制图 江蕊松

--> 2023-04-14 1 1 成都日报 c113323.html 1 成都建圈强链绘出全新“路线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