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4月14日

听相声、看脱口秀,看开心麻花……

走进成都年轻人的“社交新空间”

即兴喜剧自由随性、无拘无束

“乐天派”的成都深度接纳了“哈哈曲艺社”

《喜剧夜现场》剧照

新空间剧目《疯狂理发店》

约上三五好友,看一场,笑一场

4月初,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了全国演出市场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观演人数2185.2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42.96%。从艺术门类看,相声和脱口秀演出热度不减,一季度演出超过1万场,场次占比最高。

开年以来,随着演艺市场供需强势上行,成都的喜剧演艺市场也是持续升温。沉浸、融合、创新、打破传统边界,喜剧新空间越来越成为成都年轻人喜爱的新兴社交场所。听相声、看脱口秀、看开心麻花……既能来一场轻松解压的爆笑,或许还能收获一枚和你一样喜欢看喜剧的好友。据说,在“90后”“95后”玩的“脱单神器”中,新喜剧社交比你想象的还要香。今日我们聚焦三位小剧场的创始人,他们本身也是演员和创作者,且来听听他们讲述成都的“新喜剧”故事。

相声

台上是年轻人

台下也是年轻人

地点:东门市井

受访者:田海龙,由哈工大理工男转型的相声演员、哈哈曲艺社创始人、相声创作者

“哈哈哈……”夜晚的东门市井,飘出了此起彼伏的笑声。

记者走进哈哈曲艺社的大门,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在这方小天地中,没有设限的生活,只有快意的潇洒。

抬头望去,十来个平方米的舞台上,一张方桌,两只话筒,两位演员正在台上你一言、我一语,逗得台下观众直乐。田海龙坐在台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嗑着瓜子儿,听到好笑之处也会和观众一样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认真观察台下观众的反应。“亲自看过了才会了解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才可以创作接地气的好作品。”田海龙说。

田海龙是山东人。就像四川人离不开火锅一样,北方人对相声的痴迷也非同一般。田海龙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他经常帮着父母一起干农活。“那时,为了让干活的时间变得有趣点儿,我会在旁边摆一个收音机听相声、评书,听着相声中的你来我往,干活的时间‘嗖’一下就过去了。”后来随着年岁增长,田海龙对相声的迷恋更深,偶尔还会在学校活动中表演个小节目。田海龙将说相声视为他的宿命,因为“我从小话就比较多,而且特能把别人逗乐。”

2003年10月,当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本科的田海龙在学校成立了哈哈曲艺社。毕业后,他来到了成都,同时也将哈哈曲艺社带到了成都。为什么选择成都?因为“成都是一个非常乐天派的城市,这里就是发展相声艺术的沃土。”

2011年,哈哈曲艺社正式开始对外售票演出。十余年的努力,相声艺术在成都慢慢被人接受,被人喜爱。“衡量好相声的第一要素,就是观众乐不乐。”田海龙认真地说,“当然,如果在笑一笑的基础上还可以让观众从段子中找到一些共鸣,那就更好了。”

让观众在表演中找到共鸣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声演员在创作时了解生活,知道大家最近在谈论什么,在意什么,“相声里的包袱很多都来自生活。”最近,田海龙正在全力创作一个新作品,他直言:“为了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我把知乎、微博、微信等各个社交平台差不多翻‘烂’了!”

刘雪儿是哈哈曲艺社的忠实粉丝,每到周末她总是喜欢约着三五好友一起听相声、聊聊天。“现在工作忙,和朋友的联系没以前那么频繁,约着朋友一起看相声,既能交流感情,又能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田海龙也留意到,很少有一个人来看相声表演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三五成群,看相声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其实,一直以来,来看相声的多数是年轻人。”

十年前,哈哈曲艺社一周只有一两场表演,但现在一周的表演场次增加到了20多场,而且都是爆满。“从面上的情况来看,喜欢听相声的年轻人数量是数十倍的增长。”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听相声?田海龙根据多年的观察,总结出了几个原因。“相声不算很古老的艺术,但它一直以来还是被看作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传统的艺术形式。其次,相声也一直在与时俱进,一直在吸收最新潮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养分,然后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在放松消遣的同时收获适当的文化养分。现在相声演员也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台上是年轻人,台下也是年轻人,双方在表演中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实则是在相互影响,相互认同。”所以,相声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是不足为奇的。

当然,还有一个现实原因——亲民的票价。记者在哈哈曲艺社的官方售票渠道发现,最近几场演出中,票价最低为68元,最高为148元。“我们希望年轻人可以没有负担地看一看演出,收获一些快乐。”田海龙说。

新空间沉浸式喜剧

互动带餐 看戏饮酒

与演员同台“飙戏”

地点:东大街

受访者:李燕,成都喜剧市场拓荒者“开心麻花”西南公司总经理

4月11日晚,“开心麻花·趣空间”现场,沉浸互动式喜剧《捞金晚宴》正在上演。银铺、商场、制衣店……观众们穿梭在复古风情十足的民国街区,间或偶遇一下剧中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演员。

和普通的“镜框式”戏剧不同,这里的观众可以在舞台下随意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美食+演出。进入“新空间”的沉浸式剧场后,参与者既是观众,也是群演,在演出中还有机会主动探索剧情,与演员同台“飙戏”。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传统戏迷对喜剧的认知。

去年,开心麻花大剧场共计有138场演出,其中成都就有96场;今年,成都的“新空间”演出共有1000场排期,截至3月已演出188场,场场爆满,周末当然就更火了。

作为“开心麻花”西南公司总经理,李燕见证了喜剧市场在成都从“0”到“1”的发展历程。

“2014年我们把麻花带到了成都,那时已经有了一些粉丝,但基数非常少,我们出去做拓展或者找合作的时候,大家还会调侃地问我们‘麻花多少钱一斤’。”

回忆起开心麻花早期落地成都的情形,李燕说,“最开始两年属于举步维艰的状态,那时成都的喜剧市场还比较小众,没有如今遍地开花的喜剧厂牌,连戏剧厂牌都很少,有的仅仅是以场馆为载体进行演出的剧院。我们算是成都乃至西南地区喜剧市场的拓荒者。”

随着2015年《夏洛特烦恼》上映,接着《乌龙山伯爵》推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开心麻花”。2016年年初,开心麻花正式将分公司落户在了成都。“那年我们在成都做了《乌龙山伯爵》的明星场,沈腾和马丽也来了,整个喜剧氛围就燥起来了。沈腾马丽在那年的巡演后说‘成都是全国粉丝最热情的地方’,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对成都演艺市场的信心。综合考虑起来,无论从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实力还是市场氛围,即使是整个西部的喜剧市场,成都都是最有潜力的。”

随着喜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心麻花抓住了沉浸式演绎新空间这条新赛道,融合近几年流行的脱口秀、美式小品、素描喜剧等,研发了很多适合新空间、沉浸式的演出模式,比如小剧场的互动带餐、看戏饮酒等。《捞金晚宴》是2021年推出的第一部新空间互动带餐喜剧,现在每周还要固定演出五六场。

沉浸式新空间喜剧看起来似乎是对以往剧场标准化产品的一大冲击,但从数据来看,沉浸、融合、创新、打破传统边界的新空间喜剧已经逐渐成为喜剧市场的新趋势,新空间也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社交场所。

“我们从不同平台做了一个观众的调研人群画像,数据显示,标准剧场的产品针对的年龄层在25-45岁,新空间产品年龄段在18-35岁。”李燕表示,新空间类的产品,极大程度上是对喜剧人群的拓圈,同时提供了多元体验,增加了消费频次,不同于扁平单调的剧场消费,强互动性、轻社交属性都十分契合“90后”“00后”的娱乐消费取向。

成都喜剧市场越来越繁荣,李燕认为这和成都人骨子里的幽默密不可分。“成都人天生有喜感,观众整体审美水平很高。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城市注入喜悦力与创造力,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同时也扶持青年戏剧人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让剧场成为文化艺术的会客厅。”

即兴喜剧

“每周待办事项” 看一场即兴喜剧

地点:锦城万达广场

受访者:马维君,AUV喜剧创始人,新喜剧导师、演员,芝加哥喜剧俱乐部THE SECOND CITY大师班学员,单立人原创喜剧大赛全国亚军

即兴喜剧、脱口秀、漫才、日式短剧、喜剧魔术……4月1日、2日,AUV喜剧两周年特别演出,观众通过一场演出便能从中体验到多种新兴喜剧形式。不少年轻观众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来感受热闹的喜剧氛围,观众年龄段覆盖了七八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AUV喜剧创始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签约艺人吕严也专程回到成都,为观众带来了即兴喜剧演出,现场不断响起阵阵笑声、欢呼声。

在这期间记者采访了AUV喜剧创始人马维君。从小就喜欢模仿电视剧中演员的神情动作、嘟囔着跟着说台词的马维君,在2015年偶然接触到了即兴喜剧,从此便爱上了这种自由随性、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2018年在北京时,马维君跟随一个即兴喜剧代表团,参加了墨尔本国际戏剧节,对即兴喜剧的兴趣越发浓厚。“钻研得越深,越发感受到它的普适性,后来就决定将它带回家乡成都。机缘巧合,又认识了一直在成都做即兴喜剧的吕严,2021年大家就一起创立了西南首家全喜剧厂牌——AUV喜剧。”

在AUV的粉丝群里,不少“90后”“00后”粉丝将每周看一场即兴喜剧列入自己的“每周待办事项”。新喜剧在成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持续扩散,甚至还有观众后来也成了AUV的演员。马维君说,“成都人开朗包容、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喜剧精神完美契合。”当然新喜剧在成都如此受欢迎,还离不开它的减压、社交功能,能够让年轻人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它也渐渐成为年轻人聚会交友的新空间。

相对于脱口秀,新喜剧还很新,不过现在成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做新喜剧。马维君说,不管将来如何,“首先还是要扎根于好的内容创作,没有坚实的根,稍微有点风吹雨打,这棵树就要折断。”据悉,今年AUV争取做到一周10场,并联动全国喜剧资源,举办全国即兴喜剧节,同时将成都更多的优秀艺人输送去参加综艺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新喜剧,体会它的魅力。

深读

抓住痛点和笑点“笑声消费”成刚需

近年来,喜剧行业在国内迎来快速发展,受众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脱口秀、相声、沉浸式表演……多种喜剧形式精彩纷呈,制作人和投资人也从中嗅到了极大的商机,“城市喜剧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喜剧演出延续着黑马姿态。

据中演协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曲艺类演出票房收入6.15亿元,相声和脱口秀演出超过1万场。而中演协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相声和脱口秀演出就已超过1万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和港台“无厘头”影视剧到今天的新喜剧,国内市场对喜剧的需求一直在扩大。近年来喜剧市场之所以飞速发展,则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观众基数越来越大,借助线上综艺节目导入的流量不容小觑,而喜剧从业者在聚拢观众方面积极尝试各种网络传播手段,直播或短视频对助推行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二,以相声、脱口秀等形式为代表的喜剧表演受场地限制较小,不同于音乐剧、歌舞剧、大型话剧等高成本表演形式,其演出灵活度更高,异军突起实为大势所趋。

除了上述背景,新喜剧的火爆与其创作内容更是密切相关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麻文琦认为,历史证明,人类文明的转型期总会出现喜剧的爆发,所以“我们考察当下一些喜剧的时候,重点之一就是看到底这些喜剧创作有没有和现实呼应”。

不可否认,现在的喜剧创作多数能直面当下,正视普通人在现实中遭遇的困难、内心的渴望。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喜剧,才能受到欢迎——观众看重的,正是喜剧内容能否与他们真实的生命体验发生关系。

另外,新喜剧适应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节奏。比如相声往往靠三翻四抖,即铺垫和抖包袱、靠捧哏和逗哏之间的反差来引导观众,相声的语言则基于前人习惯,表达方式也相对委婉和缓。但现在年轻人说话习惯于“直给”,这要求新喜剧作品也要顺应这种方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静认为,“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也在提速,艺术创作实践在多元探索之后,今天的喜剧确实更加‘短平快’了。”

再有就是,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模式。有些新喜剧作品,比如《互联网体检》《时间都去哪儿了》,给予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而且往往为观众预留了类似游戏玩家的位置。今天的年轻观众往往不愿意被动地看演出、被灌输观念,而更愿意进入喜剧提供的想象性场景中,不断体验一种自我讽刺的快感。这也是“沉浸式”演出蔓延的原因。

当喜剧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刚需,成为表现当代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如何运用适应时代的节奏、结构、语言和表演等呈现作品,直击当代青年的笑点和痛点,给予观众另一种看待生活的视角和方式,达到为他们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目的,现在是、将来也是喜剧人的机遇和挑战。

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财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卢星宇/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4-14 听相声、看脱口秀,看开心麻花…… 1 1 成都日报 c113368.html 1 走进成都年轻人的“社交新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