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4月17日

看“回暖市场”如何吸引世界目光

□本报评论员

如果要总结过去一周,“开放”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从国家层面来看,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刚走不久,巴西总统卢拉上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国政要密集访华,再次印证“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从各地行动来看,更多开放举措先后落地,多个重大国际性展会陆续举办,向世界展现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友好姿态。

4月10日,海口,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盛大开启。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近30家世界500强或行业头部企业全球CEO线下参会……各国企业商家齐聚一堂,奋力抢抓发展新机遇。

4月12日,成都,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拉开帷幕。开幕当天就有17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创下历年新纪录;3天展期,观展总人数达38.6万人次。人气火爆、供销两旺的展会氛围,让国内外客商看到了西部乃至全国消费市场的潜力。

4月15日,广州,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全面恢复线下展。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实现了规模扩大、题材优化、线上线下融合、质量提升4个新突破。目不暇接的精彩展品和持续火热的旺盛人气,彰显着中国外贸的活力和韧性。

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气之旺……国际性展会的一系列“历史之最”,不仅见证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展现出各地促开放、谋合作、共发展的决心与共识。

上周,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更加深刻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增强城市自身的经济增长动能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扩空间、提质量、增动力。上周,在第三届消博会火热开展之际,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座谈会也在海口召开,提出要加快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水平,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关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干措施》,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撑。一边要走出去,一边要请进来。此前不久,上海还放出“大招”,一口气出台41条措施,助推上海外贸外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脚步越走越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联互通,不仅点燃了中国发展的澎湃动能,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上周,除了三大国际性展会外,各地还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产品等方式扩内需、促消费。2023杭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正式启动,当地计划推出20余场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振兴文旅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武汉马拉松赛事时隔4年再度回归,“汉马”热潮不仅席卷了当地市民的朋友圈,热力甚至传向了全球;2023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火热开赛,世界各地的自行车高水平运动员和爱好者齐聚蓉城,在风景如画的天府绿道上演“速度与激情”。据统计,截至4月7日,成都地区4月12日~14日的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00%。

不断回暖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近段时间,跨国企业高管纷纷开启以中国为目的地的业务交流、商务考察之旅,以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的积聚和释放,让我们能更加从容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历史已经证明,越是对外开放的城市,越能够成为发达的、强大的、进步的城市。置身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广阔胸襟,合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学习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屹立世界城市之林。

--> 2023-04-17 本报评论员 1 1 成都日报 c113580.html 1 看“回暖市场”如何吸引世界目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