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4月23日

苗地小记者开启首次自然探索之旅

从线上“落地” 苗地课堂大自然开讲

苗地小记者拍照打卡

做彩绘

听讲座

昨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由成都日报、崇州市教育局主办,崇州市崇平小学、大划小学承办,成都市水务局、崇州市水务局协办的成都日报“苗地”之“自然探索之旅”活动在崇州桤木河湿地公园举行,32位小记者走进“水美乡村”,开启一段自然探索之旅。

生态知识科普体验、自然中的“绘画课”、写作课堂……这场以研促学、学游融合的自然探索之旅,是拥有40年历史的品牌栏目“苗地”从线上走向线下、打造“苗地课堂”的一次全新尝试。

科普活动大开眼界

揭开“水美乡村”生态奥秘

走进桤木河湿地公园科普馆里,沉浸式的试听互动体验让小记者们惊喜连连,通过投影技术,房间的墙壁上逐渐显现出了雨滴、绿地和植物等图案,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一系列谜题慢慢揭开面纱。

“我看到了好多树,还有好多花!”“我看到了一条河,河上那座桥上还有人在走路呢!”戴上VR眼镜,小记者们化身桤木河湿地上空的一只只布谷鸟,俯瞰着水美乡村的花草树木。走出室内,来到湿地公园里,大自然给了小记者们观察和探索的新视角。在土壤流失演示场地内,通过在三个不同植被密度的土壤上空模拟人工降雨,小记者们近距离了解到了土壤流失的形成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观察过程中,不少小记者凑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专业知识变得趣味十足。

崇州桤木河湿地是“水美乡村”的重要站点,在这里,桤木河环绕绿地流淌,绿树掩映下,形成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行走在水边,科普讲解员为小记者们详细解释了桤木河湿地水质优良的秘诀:原来,通过这个专业的仪器,可以检测出影响水质的一些物质。知道了是哪些物质在影响水质健康,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让桤木河湿地的水质一直保持清澈优良。

一场春雨过后,月季花开得更加娇艳。在桤木河湿地的月季花走廊中,鲜花不仅可以用作观赏,更是水土保持的“利器”。穿梭在月季花丛中,小记者们实地探访了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新奇伴随着惊喜,成为这趟自然探索之旅的主旋律。

艺术体验创新玩法

把“写作课堂”搬进大自然

在体验并了解水生态保护与水土治理相关科普知识后,苗地小记者们便开始了一场身处大自然中绘画实操课,将他们的所见所感临摹于石头与木板之上。

转动的地球、湛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这些属于大自然的产物经过小记者们的设计,结合自然风光与环境保护等题材,以石画与木板画的形式呈现,多样的颜色与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在我们大划小学的石画工作坊里,陈列着大小不一的画作,不仅有风景,还有人物肖像、动物等题材,而想要完成一个石画,则是需要多道工序。”参与此次活动的五年级小记者李秉宸说,从石头的选材到清洗打磨,从晾晒到打底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能收获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外化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除了在大自然中绘画,一场生动的“苗地写作课”也在碧水蓝天的环绕下进行。

成都日报的“老记者”和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一起在互动中进行了话题讨论。随后,“老记者”又结合平时的新闻采编经历,借用实用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就如何“攻克”小学生作文写作中最容易遇到的“流水账式作文”“白开水式作文”和“就事论事式作文”难题,和小记者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交流和互动。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看见了清澈的水流,体验了人工降雨的乐趣,也把它们画在了木板上,收获满满。”……这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很快便看到了效果。在课堂的尾声,小记者们临场发挥,迅速成文,通过口述将这趟自然探索之旅进行了生动描述。

以花草树木为“书籍”,将自然当成“课室”,“苗地”小记者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勃勃生机,学习到来自于课本外的丰富知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陈煦阳 谢函颖 杨莎 实习记者 杨帆 摄影 李冬

点位名片

崇州市桤木河湿地公园是“水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占地总面积39.37公顷,由水土保持科普馆、气象观测站、水土保持林、一叶知秋等节点组成,是四川省首个以湿地公园为依托、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 2023-04-23 魏捷仪 陈煦阳 谢函颖 杨莎 实习记者 杨帆 李冬 苗地小记者开启首次自然探索之旅 1 1 成都日报 c113874.html 1 从线上“落地” 苗地课堂大自然开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