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抓捕时的惊心动魄,没有与嫌疑人的斗智斗勇,没有和群众的面对面……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无言的、沉默的、冰冷的。种类更是包罗万象,一支笔、一张电话卡、一部手机、一个皮包、一笔款项……有的价值寥寥,有的价值千金。
这个岗位,不为大众所熟悉,看似冷门却责任重大。这个岗位,叫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库管员。今年59岁的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老民警陈远义,就在这个岗位上。
每一件涉案财物
都有专属“户口”
负一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一次入库正在进行中。
办案民警带着涉案财物,正和陈远义交接。仔细清点、审核手续、核对管理平台上的信息、放入相应柜子、打出条码、登记本上签字确认,一套流程下来大约20分钟,涉案财物顺利入库,办案民警松了一口气。
库管员的工作,准确无误是首要原则,零失误是工作要求。涉案财物有的价值不菲,有的则附着对案情十分重要的证据,如果出现差错,将给后续案件审理诉讼带来无穷的麻烦,甚至导致案件出现反转。
“库管员到底要保管哪些东西?”不熟悉陈远义工作的人,很容易问出这样的问题。陈远义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只有你想不到的。”
4月20日,当记者和陈远义一起进入库房,发现他所言非虚。库房分为普通存放区和贵重物品存放区,存放了纸巾、笔记本、裁纸刀、棒球棒、收据、火锅底料等众多的物品,根本无法对保管的物品进行详细分类。
入库、保管只是涉案财物管理中的两个环节,陈远义告诉记者,涉案财物入库后,采用条形码技术以案建档,让每一件涉案财物都有一个专属“户口”,从而在后期的调用、移送、出库、销毁等环节,凭“码”精准对接,做到办案与管理相分离、来源去向明晰、依法及时处理,物随案走、案结物清。
信息化系统助力
把好进出关口
2016年,武侯区公安分局成立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为分局各个单位的涉案物品提供保管存放,共有箱柜256个,智能柜20个,全年365天值守。
也是从2016年起,干过巡警,在派出所也工作过的陈远义走上了库管员的岗位,7年来,他做到了零失误,从未发生一起物品丢失、损毁等情况,而这,离不开他对库房日复一日的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排风扇是否正常、物品是否在相应的存放位置……
在入库的繁多物品中,有的物品让陈远义印象深刻,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一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品案中,分局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入库了21箱羚羊角,极为珍贵,入库期间实现了保存完好且无损坏。当然管理工作也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巡检中,陈远义发现库房的冰箱电源跳闸了,而冰箱内正存放着羚羊角,他立即通知进行处理,避免了羚羊角受损。
目前,武侯公安分局一共在库涉案财物1万余件,作为库管员,陈远义对涉案财物的管理靠的是细致和责任心。然而在这项工作中,仅凭人力其实是不够的。在陈远义的背后,还有一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在这套系统之下,涉案财物是否在24小时内入库、入库之后是否有被调用、调用后是否及时归还、是否存在应发而未发还……所有情况一键知晓。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涉案财物‘实物静止,手续流转’,实现全流程的监督,充分保障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法制大队民警况伟介绍说,信息化的系统还有助于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涉案财物信息的互联互通、高效流转。
关于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容器有多个出口,当一个球进来之后,保证从正确的出口出去。无论是在库管员岗位上的陈远义,还是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岗位上的况伟,他们的职责,就是把好进口的关,也把好出口的关,以涉案财物的规范化管理,助推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实习记者 张伟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