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彼利埃小学精心编制 “蒙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手册”、新华学校“构建‘三四五’劳动教育模式”、银都紫藤小学 “打造‘蔓生长’劳动课程体系”、高新实小启动“创享劳动周”、玉林附小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石室天府附小建立“幸福劳动”实践课程体系……高新区是成都市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区,近年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新区校园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个学校创新实践、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特色。
从每周劳动课的有效开展到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统筹实施,从劳动周、劳动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到劳动精神培育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从劳动师资队伍的组建到学生劳动素养的探索,在成都高新教育的沃土上,不断涌现的优秀劳动教育案例如争奇斗艳的花朵般次第绽放。
聚焦劳动教育,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参加劳动?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最大效用?成都高新是怎么做的呢?
力度 行政引领学术支撑
高举“五育并举”大旗,秉承行政引领与学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成都高新区将师资培养、常态劳动课、特色精品课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课题、劳动教育示范校(区市级)、片区联盟等从行政管理角度推进,高质量推动劳动教育工作落地落实。
积极探索具有高新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加强教科研,通过常态教研、以赛代培等方式,强师铸魂,让劳动教育走向专业化;全面推进试点校建设,为区域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优质范本。
深度 因校制宜 融合创新
成都高新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助推全区学校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落实,确保劳动教育课时有保障、课程有特色、学科融合有创新、资源整合有机制、评价方式可操作,让高新学子在劳动教育中全面成长。
全区各学校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创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劳动素养在知、行、悟三个方面得到进阶发展。传统种植、现代农业、非遗传承、日常烹饪、社会服务等劳动课程及主题活动多元共进,特色初显;以赛带评、数据画像以及校园“生长币”流通体系等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劳动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既完善了学校育人质量评价体系,又以科学、全面的评价强化了劳动的育人价值。
广度 整合资源 共建共享
作为成都市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区,成都高新区以学区治理为依托,秉持“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各有其责”的协同育人理念,积极推进学区劳动教育联盟建设,深化家、校、社、企“四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机制,在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上展开了全域化、务实性、创新型的探索与实践。
同步整合多方资源,优化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公众号,定期分享优质案例,互促互进,落实劳动资源共享,促成全区各学校在劳动教育上明思路、定路径、下真招、出实效。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以劳动教育助力高新学子的全面成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军 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