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记录网红大熊猫“花花”的首部作品《熊猫花花》正式发布。
这是“熊猫作家”蒋林的新作。在蒋林眼里,“花花”成为顶流的流量密码在于她乐天的性格特点、从容的处世状态、韧劲的生活态度、自洽的生存哲学……不急不躁,始终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成长。“花花其实代表了无数的普通人……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这就是平凡中的精彩。”是的,无论是花花,还是我们,认真生活的样子,最美。
“花花”持续带动大熊猫热,以“花花果赖”为主题的各种衍生产品同商圈形成了联动效应,“熊猫经济”成为带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动力。
1 作家
一个讲熊猫
故事的父亲
“最初写熊猫,只是作为父亲,想给自己的孩子讲好一个熊猫故事。”谈起自己成为一名熊猫作家的缘由,蒋林说。
作为四川人,蒋林从小对熊猫就有着独特的情感。“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蒋林上小学的时候,正逢四川箭竹大范围开花,为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当时一首《熊猫咪咪》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工作后,蒋林和其他人一样,一直对大熊猫这种“萌物”非常喜爱,闲暇之余也会到动物园、大熊猫基地和家人朋友一起看熊猫。“平心而论,那时我对熊猫的了解还是浮于表面,喜欢它们萌萌哒,但是对于大熊猫文化和科普知识并没有太深入地了解。”在蒋林看来,大熊猫拥有着极具美感的黑白配色、憨态可掬的外形、温和可爱的性格,甚至在某些生活习性上与人类还有相似之处。因此,对于大熊猫的喜爱,几乎是烙在人类基因深处的天性,纵观全世界,无论男女老少,不喜欢大熊猫的人真是很少有的。
2017年,《看熊猫》杂志正式创办,蒋林参与其中。出于工作需要,蒋林与熊猫接触得更多也更深入,大熊猫的自然习性、生存状态、生态环境、历史故事……让他沉醉其中。在家人和朋友眼中,蒋林成了一位准专业人士;而作为一名父亲,蒋林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述更多的熊猫故事。
在讲熊猫故事的过程中,蒋林越来越觉得,这些发生在“萌物”身上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更喜欢熊猫,还能够通过它们串联历史,连接自然,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独立自强的性格。“当时我就想,要不写一本书,把熊猫故事讲透彻吧。”于是,2018年,蒋林推出他的第一本熊猫故事《熊猫明历险记》,然后是《熊猫王》《熊猫康吉的远行》《熊猫男孩奇幻旅行记》,再到《熊猫花花》,蒋林在“熊猫作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
花花
就爱她那
平凡中的精彩
这两年,要评选成都最出名的“女”明星,大熊猫“和花”(花花)是当之无愧的NO.1。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熊猫花花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爆火,先后登上多个平台热搜第一,并长时间霸榜,被网友称为“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到成都来看大熊猫花花,哪怕平均消费要花上千元,游客也愿意为她买单。
据前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过花花的网友描述:“凌晨5点多去排队,队伍已经排了几百米。排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花花,结果只能看三分钟。”“看花花的时候,旁边的保安一直在喊,恁个多大熊猫,你们就只看这一只吗?往上走,往上走,花花的爸爸妈妈就在上面!”“踮起脚瞅了半天,也没看到花花等腰三角形的饭团背影”……
“花花”为什么这么火?蒋林说,花花的很多粉丝也许并不知道,花花其实是个“星二代”。花花的爸爸叫“美兰”,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因为长相甜美,出生时被错判为雌性,一直被当成“女孩子”来养,回国后还闹出了与8只雄性大熊猫“相亲”的乌龙事件。2010年美兰回国后还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分钟”全球推广大使。花花的妈妈叫“成功”,因为爱干净,一度荣获“洁癖公主”头衔。花花的哥哥“功仔”,名气更大,是第一个进军演艺圈的熊猫,《功夫熊猫2》的主角阿宝的原型,就是功仔。
可以说,系出名门的花花自出生就很有关注度。但真正让花花火出圈的,却是因她本身与众不同。首先,花花的外形极具辨识度,个头比同龄大熊猫矮小,手短脚短,下颌短,看上去胖乎乎、圆滚滚,脑袋与身体融为一体,几乎看不见脖子。最有意思的是花花坐下来,就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与饭团几乎无异。其次,花花天生右后腿脚掌外翻,导致她跑得比较慢,爬树技术也比其他熊猫差。花花性格温顺,总是被其他熊猫“夺笋”。网上的热门视频里,花花努力地剥竹笋,刚剥好一根就被小伙伴润玥抢走,再剥,再被抢,最后花花放弃抵抗,直接把笋丢给了润玥。食物被抢,这是花花的日常,也让网友的怜爱心爆棚。
或许是因为花花总被抢食的缘故,基地饲养员谭爷爷经常给花花开小灶。每当开小灶时,谭爷爷总会用川普喊:“果赖(过来)。”久而久之,花花能听懂川普了,当游客喊“花花”时,她都没啥反应,反而用川普喊“果赖”,她可能就会转过头,慢慢地靠近。靠近后的花花,会摆出各种姿势让游客拍照,等拍完了照,又慢悠悠地离开。
对于新书的主角花花,蒋林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花花其实代表了无数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没有明星的光环,却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拼搏,让生命充满力量和光芒。花花温顺、懂事,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这就是平凡中的精彩。”
在蒋林看来,花花的身体条件在同类中并不出色,但她拥有乐天的性格特点、从容的处世状态、韧劲的生活态度、自洽的生存哲学……这些都是花花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没有人天生就光芒万丈,我们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并不单纯由先天决定,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无论是花花,还是我们,认真生活的样子,才是最美的。”
3
“明”
一只大熊猫
的传奇“熊”生
《熊猫明历险记》是蒋林的第一本熊猫故事,聚焦了旅英大熊猫“明”的传奇“熊”生。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无力对野生动物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在西南一带偷猎野生大熊猫成风。1938年,不到一岁的明和另外十来只大熊猫被偷猎者辗转从四川运送到了香港,再乘坐海轮运到了伦敦。之后,在伦敦动物园,明和另外两只熊猫分别冠以中国朝代的名字“唐”“宋”和“明”。
“明”作为年纪最小的熊猫,适应环境很快,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表现出对饲养员的依赖和亲近。与观众会面的时候,“明”表现很活跃,一点都没有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环境而紧张羞涩。很快,“明”成为伦敦动物园最受关注的明星,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英国的卡通、明信片、玩具、报刊杂志中,甚至连刚刚起步的电视节目都留下它的身影。伦敦市民纷纷拖家带口、蜂拥而至,就为了一睹异国珍兽的风采。
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后,德国对英国展开了大轰炸,在苦难的岁月中,伦敦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明”成为无数英国人的精神慰藉。1939年11月,两个女孩来到了伦敦动物园,她们分别是12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和她9岁的妹妹玛格丽特。面对身份尊贵的客人,“明”一点也不认生,自顾自地俯卧,打着滚。超萌的大熊猫让两位小公主非常惊喜,伊丽莎白公主更是一把把它抱在怀里,与大熊猫来了一次亲密的互动。1952年,伊丽莎白登基成为女王,她与熊猫“明”的缘分也成为一段佳话。
1944年12月,二战胜利前夕,7岁的明突然去世,让无数英国人心碎不已,人们自发地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悼,伦敦动物园挤满了前往见“明”最后一面的民众。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泰晤士报》特别发布讣告:“她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她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她的离去也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明”作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熊猫,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快乐与力量,传奇“熊”生也非常励志。2003年,身患重病的英国老人特纳不远万里来到成都,就为了看大熊猫,以此满足人生最后的心愿。他的这次远行,只因为伦敦动物园的“明”曾经是他童年生活中一道难忘的亮色。
4
账本
精神财富
和城市财富
谈起从严肃文学转身青少年文学的历程,蒋林说:“四川是世界闻名的熊猫之乡,我们对熊猫的繁殖、保护、科普都做得特别好,可是在熊猫故事的讲述上,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出优秀的熊猫IP呢?”
2018年《熊猫明历险记》开始,蒋林的熊猫故事越来越多。在熊猫的冒险世界中,蒋林放飞自己的想象,也恪守着一点准则,那就是故事中的大熊猫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真实状态。“小说里出现的动物、植物,如小熊猫、金丝猴、狼、黄喉貂和金猫,以及雉鹑、斑尾榛鸡和珙桐、绿绒蒿、连香树等,都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真实存在的。它们的习性、生活区域,植物的花期、结果期等,都是严格按照真实情况来写的。”
熊猫故事越讲越多,蒋林对大熊猫的情感也不断加深。“大熊猫具有天然的治愈性。它们身上本来就隐藏了强大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能量与中华民族有共通之处。”作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在距今8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800万年沧海桑田,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与大熊猫同时期的动物已经消逝,但大熊猫这种看上去憨厚、无害的动物却一直顽强地生存至今,这与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成为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何其相似!
大熊猫成长到一岁多,就会被母亲下达“逐客令”,去新的环境开展新的“熊”生,这与人类成年后需要学会独立自强、面对更多人生新挑战又是何其相似。所以,蒋林在他的第四本熊猫作品《熊猫康吉的远行》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女儿蒋蔚然”。这只远行的熊猫,寄托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也寄托着一位作家对小读者们的爱。通过熊猫的远行经历,蒋林给孩子们展现一种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引领他们正确认识生活,对人生永远保持着热情。
蒋林认为,大熊猫不仅是孩子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成都的城市财富。大熊猫作为成都著名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近距离观看大熊猫。因着大熊猫,成都在世界上也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蒋林说:“有一次我在都江堰遇到一对来自美国的情侣,聊天后得知他们是专门来看望出生在华盛顿动物园的大熊猫泰山。”
今天,大量的熊猫元素分布在城市的很多角落,从主题酒店到民宿,再到餐厅、商业体、公共交通设施、各类文创产品……熊猫文化已经融入成都的方方面面。
“熊猫经济”显示出越来越火爆的趋势。据去哪儿数据显示,3月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销量同比去年增长9倍,居四川省内景区门票销量第一,在全国景区销量排名第五。“五一”期间,以大熊猫“花花果赖”为主题的周边产品成为销量冠军,各种衍生产品同商圈形成了联动效应,“熊猫经济”成了带动成都文旅发展的动力源泉。
手记
5月3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成都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第三。而成都的热门景区,排在第一的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各出奇招,实现文旅行业的强劲复苏,而成都凭借“大熊猫之乡”的旅游名片,表现亮眼,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各位“萌宝”则堪称明星中的“顶流”,诚如网上有人写的一首熊猫诗——“年龄赛盘古,举止犹天真,结庐在岷山,五洲慕憨容”。
遗憾的是,被网友昵称“花花”的大熊猫和花这个假期因调养身体没有营业。花花之火爆,它的一举一动,吃饭、躺着、打滚都能吸引万千粉丝围观和讨论。花花营业期间,她居住的幼年熊猫别墅前,排队队尾处有块牌子写着:此处排队还需两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到“花花”。园区采用单循环的观赏模式,每批游客30人左右,看熊猫时间3分钟。超长的排队等待,超短的“吸猫”时长,网友调侃:“排队两小时,吸猫3分钟。”
记者搜索抖音平台,发现与花花相关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27亿次,微博平台与花花相关的超话阅读量也超过了两亿次。花花为什么如此火爆?官方对她的介绍是:“下颌短,吻部尖,短胖炸毛,行动缓慢。”网友对她的评价是:“花花一米二,等腰三角形”“每天早上起来看看,精神内耗都治愈了”……花花的治愈性,来自她的“卓尔不群”,让她身上充满了萌感和喜感。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粗略计算,今年3月以来到成都看“花花”的游客,(机票+酒店+门票)平均消费1075元。可见,对成都的旅游经济,“花花”是出了力的。
或许是因为与花花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太难得,时间太短暂,给很多粉丝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于是有更多的人对花花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五一”小长假前夕,一本专门记录大熊猫花花的图书《熊猫花花》正式发布,记录了一只特别的小萌宝成长为熊猫界“萌”值担当的励志故事,同时还有花花从“小等腰三角形”蜕变为“大等腰三角形”的众多独家萌照,见证花花的网红之路,以满足花花粉丝的“吸猫”需求。
“五一”小长假前,记者专访了《熊猫花花》的作者——“熊猫作家”蒋林,且来听一听他如何讲花花的故事,以及他笔下那些大熊猫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