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和全周期提升服务,做优成华特色企业服务体系,成华区出台亲商惠企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九条措施即优化营商环境5.0版。
成华区始终坚持对标先进,系统性、原创性、差异性改革相结合,纵深推动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建设。这次推出的营商环境“新九条”改革措施突出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深层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高水平推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等特点。《九条措施》共30项改革任务举措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集中力量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打响“赢在成华”营商品牌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准入退出 全流程“一链办理”
成华区上新的优化营商环境5.0版九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秉持“企业至上、企业家C位”理念,进一步做优做细涉企服务。首先,优化企业登记“一链办理”全流程,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实施证照联审联办“一次办”、涉企证照线上“智能办”、高频事项“一窗办”模式;同时,打破企业迁移“壁垒”,设立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专窗,推行企业迁移承诺制,实现企业跨区域迁移“跑一次路、进一次门、交一套材料”。
聚焦投资建设 项目审管提质增效
通过优化规划方案审查“分级管理”机制,成华区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时限管理”。实施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持续简化“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并联审批流程。在政务大厅完善水电气报装接入联合办理机制,实现一窗咨询、一套材料、一次申请、并联办理。
在服务重点项目方面,构建签约入库、动态监测体系,规范入库项目促落地、促开工、促建设、促达产、优服务工作流程。推进“企服之家”建设,为重点项目“一对一”提供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帮办服务。
聚焦要素保障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在满足企业用地用房需求方面,成华区推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和区域先行先试。通过深化区域综合评估,在产业功能区推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探索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搭建成华区楼宇信息数据平台,为企业“一键匹配”楼宇办公载体资源,进一步盘活全区楼宇经济。
在解决企业融资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服贷投”科创金融生态系统,设立成华区产业投资基金,推出“科创人才贷”创新信贷工具。在人才服务方面,深入实施“东骄英才”“东骄俊杰”“产业教授”三大人才项目,编制发布《成华区产业生态圈人才开发指引》,出台《成都市成华区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同时,强化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扎实推进“五院三司两校”等校院企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
聚焦建圈强链 优化监管降成本
注重链主企业培育是成华区聚焦建圈强链的重点。为此,成华区加快培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型高能级链主企业,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智能制造双创示范平台、智能制造检测认证平台、机器人项目转化孵化平台、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一基地四平台” 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在政府采购监管方面,该区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在线异议和投诉,推动企业更高效便捷参与招投标活动,探索建立“监管白名单”工作制度,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推动各部门在注册登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过程中适用信用告知承诺制。
聚焦办事便利 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建设高效协同数字政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打造一流数字营商环境是此次成华区优化营商环境5.0版的另一个亮点。
通过构建泛在普惠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规范运行样板“一件事”。开展“综合窗口”攻坚改革,融合推进川渝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内通办。持续深化“信用+政务服务”新模式,优化现勘“不见面”审批流程。推动企业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和大厅自助终端办理上线事项,实现“云在线、全共享、极简办、瞬时批”。
帮办服务也出新招。成华区通过培育一批专业的园区管家及服务专员,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不出楼”。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全链条管理,创新打造“企业码上见面”,更好满足企业多领域、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
聚焦亲清在线 构建成华特色企业服务体系
在优化企业问题解答方面,成华区常态化开展“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亲商助企工作,实现“1分钟直达承办单位、24小时办结”。成立亲商助企诉求提级处置专班,从区级到街道设置“为企服务”专席专员;策划开展“企话东骄”系列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难题。
完善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构建惠企政策“专窗+专员+专网”服务模式,实现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键申请”“一次办理”,惠企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
在优化司法保障方面,成华区推进“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区—街—社”三级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推进设立“24小时自助法院”,加快建设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持续打造“诉源治理”成华样本,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制度,推动成华区知识产权强企入库培育;同时在充分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提高破产办理效率。(邓恢宏 吕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