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历史文化研究》是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第一辑中的一部,是中心历时数年倾力打造的研究成果,现在终于问世,实为一件令人欣慰之事。
大邑县现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其历史非常悠久,它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 其古城遗址距今已有4500多年,早在唐代(公元671年)这里便已建立县制,距今亦有1300多年的历史,境内山川秀丽,文物璀璨,素有“蜀之望县”的美誉。虽从《旧唐书》《元和郡县志》等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地方史志中,关于大邑县的记载所在多有,其内容亦非常丰富,但受限于史志体例,其完备系统之著仍付阙如。因此,精心结撰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和展示大邑历史文化概貌的论著就成为大邑县文旅发展的当务之急。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一书,正是因应上述情况,力求有所弥补,意在能更具体详尽呈现大邑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风貌。全书紧紧围绕“文化”展开,分别从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两个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现了大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无限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千年古镇的文化肌理。
论著对大邑最具标志性的西岭雪山、静惠山、烟霞湖、香泉溶洞、花水湾温泉等景点进行了细致描绘,生动具体呈现了当地美不胜收的迷人风光,且不仅仅停留于自然风景的描摹,还融入历史上来访名人的逸闻趣事以及题诗题字,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兴味盎然。
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是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大邑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三国文化重镇、博物馆小镇……该书由此还梳理了大邑作为道教发源地的相关历史,从张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到张三丰在此修行的相关记载,无不表明大邑与道教的深厚渊源,鹤鸣山也因此被信徒视为神仙居所、洞天福地,参拜者众,香火不绝,其神话传说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大邑与佛教也渊源颇深,境内的雾中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山中曾建有国内最早一批寺庙,雾中山也因此被誉为“四方之寺, 惟兹山始”。书中对雾中山中及周围著名寺庙的历史沿革、风景文物、传说故事、名人游历情况都有详尽描述,读来颇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另外,大邑还是三国时期的军事要塞。蜀汉名将赵云曾长期驻兵于此,护卫成都。他病逝后就安葬于此地的静惠山脚下, 附近建有纪念祠堂,红墙白壁,殿宇雄伟,当地人称之为子龙庙。书中记述了历次修复墓地与祠堂的情况,以及后人的凭吊诗词,从中可见三国文化在当地的厚重影响。
同时,大邑又是著名的博物馆小镇,建川博物馆聚落、刘氏庄园博物馆等诸多著名的博物馆荟萃于此,颇负盛名,影响非常大,可视为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此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一书还对大邑的古镇文化、公馆文化、家族名人文化、诗词文化、手工艺文化等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展现,由此构建了关于大邑历史文化全面完整、丰富生动的解读。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使用已有资料,可以说汇集了能够见到的所有关于大邑的资料,包括各种方志以及通史等材料,尤其是一些当年内部发行的资料,可以说有集大成之功效。因而该书史料丰富,内容详尽,同时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邑本身就是众多美景与深厚文化的荟萃之地,该书也特别注意将自然风光、历史传说、历代诗文熔于一炉,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颇具感染力。总之,这是一部关于大邑历史文化既具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作品。
作为千年古镇,今天的大邑更是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历史遗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这本《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相信可以成为读者了解、认识、研究大邑历史文化的上佳之选。
(作者:魏红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