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5月16日

前沿性与整体性:国内阿恩海姆研究的再推进

《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

作为20世纪世界美学史“心理学美学”和“审美知觉理论”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美学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目前国内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晚期,对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视觉思维、视觉张力、艺术理论、美育理论、应用实践等方面关注较多,对其早期美学研究不足。在既有的早期美学思想研究又以电影为主,对无线电艺术关注不够。由成都大学李天鹏博士所著的《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一书,是目前国内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展开系统研究的唯一专著。该书在国内阿恩海姆研究的不足基础上,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特征进行了呈现。该书主要内容呈现出两个亮点:第一、早期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从“纯形式的简化”“多元的感知”“格式塔作者”“媒介帝国主义”“直觉与完形的早期认知美学”等角度,全面地梳理了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及其特征。第二、该书并未停留在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的发生语境,而是从早期的语境出发回应了时代的学术问题,以前沿性的问题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展开了当代美学对话。总体而言,该书是一部值得国内外美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学者参考与阅读的书。

一、改变国内阿恩海姆早期研究的不足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阿恩海姆中晚期美学思想研究比较丰富,趋于饱和状态,而对其早期美学思想则未能展开充分的研究。这样至少导致汉语学界阿恩海姆研究呈现出两种现象与不足。第一、阿恩海姆学术思想整体面貌的遮蔽状态。由于汉语学界对阿恩海姆学术思想采取了“部分代替整体”的认知路径,其结果是无法从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理解与领会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整体面貌。汉语学界的阿恩海姆研究仅涉及到《电影作为艺术》这一部早期著作。事实上,除此之外,阿恩海姆早期美学著作还有《无线电:声音的艺术》《电影批评文集》等。这些重要的学术文献不仅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而且汉语学界现有研究也未能引起重视。第二、阿恩海姆美学丰富内涵的概括化与片面化理解。汉语学界皆把阿恩海姆中晚期的美学著作作为其思想的代表,把阿恩海姆美学思想定性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这是学术界普通认同的结论。然而早期阿恩海姆并非十足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思想家,而是演绎了一场形式主义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双重奏,蕴含着丰富多元复杂的美学思想。汉语学界未能在充分研究其早期美学著作情况下,直接过滤掉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的差异与多元,导致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概况化或片面化的认识。李天鹏博士的《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试图转变这一现状,把研究视野聚焦于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改变了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著作及其思想价值的遗忘状况,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嬗变过程进行清晰完整地认识。

二、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特征的挖掘

阿恩海姆早期(1928-1940)主要从事电影、无线电新媒介艺术研究,为新兴的电媒介艺术进行了合法性辩护。早期主要著作有《作为艺术的电影》《电影批评文集》《无线电:声音的艺术》。以1940年为时间节点,阿恩海姆移居美国,形成了其美学思想的中晚期阶段(1941-2007)。在中晚期,阿恩海姆主要以传统绘画艺术为主,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讨论绘画艺术的视觉动力与表现性等问题。阿恩海姆早期与中晚期美学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采取了一种“片段式”的认知方式,即以中晚期美学思想作为阿恩海姆整个美学思想的代表,把阿恩海姆美学定性为以传统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忽视了早期丰富多元的美学思想,如媒介美学、简化美学原理等。这种认知方式主要存在于国内外美学史话语写作当中,如我国学者朱立元、刘纲纪、曾繁仁、牛宏宝等人的西方现代美学史写作,皆只讨论阿恩海姆中晚期的美学著作及其思想,早期美学思想被忽视。《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则始终坚持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是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一个特殊时期,是其整个美学的起始阶段和基础阶段,呈现出其早期美学与阿恩海姆中晚期美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在理论基础上,早期美学理论基础与中晚期存在巨大差异。早期主要以形式主义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于两种理论基础相互倾轧未能使其早期美学呈现出一种完整的美学思想,而是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多元,如在简化原理、审美感知、审美认知等观点上,皆表现出形式主义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两种面向。作者认为,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不仅为中晚期美学奠定了基础,也为新兴的媒介艺术做出了美学辩护。

三、《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的两大亮点

第一、整体性的研究。著作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弥补了国内至今未有一部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早期美学专著的空白。系统而深入地探讨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不仅填补了国内研究专著的空白,而且可以重新激发阿恩海姆在中国研究的活力,最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细致地梳理总结,让国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整个历程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厘清阿恩海姆早晚期美学思想的关联与差异,扭转国内对阿恩海姆美学概况化认识、片面化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书早期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从“纯形式的简化”“多元的感知”“格式塔作者”“媒介帝国主义”“直觉与完形的早期认知美学”等角度,全面地梳理了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及其特征。它是一部值得国内外美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学者参考与阅读的书。

第二、著作紧跟学术前沿,丰富了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的内容及其价值。

该著作回应了当代视觉文化转型或图像学研究的热潮。阿恩海姆早期对电影艺术进行了研究。电影既是视觉文化,也是图像文化,当代很多中西方理论家都认为当代文化已经发生一次视觉文化转向,有的理论家表述为图像转向。海德格尔甚至认为“世界”成为“图像”。美国文化理论家贝尔明确说道:“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法国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巴赞在其《电影美学》一书中也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视觉文化也将取代传统的印刷文化。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作者加强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的研究,呈现其早期的视觉审美感知思想,借古识今,不仅是新的时代中新的文化语境的需要,也是阿恩海姆美学本身内在的需要,更是国内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者的需要。尤其重要的是,该书还从认知美学等最新美学前沿问题接轨,挖掘了早期阿恩海姆中的认知美学思想,实现了阿恩海姆早期美学实现当代转化。认知科学的兴起及其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为阿恩海姆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与话语资源。作者认为当代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次认知转向,这不仅仅是一次研究视野的转变,更是一次知识型的调整,从以语言学中心的后现代知识生产范式走向以认知研究为中心的科学知识生产范式。从认知美学相关视野出发,研究阿恩海姆早期美学,可重新激活阿恩海姆早期美学在当代文化视域下的理论价值与意义,促进阿恩海姆早期美学与当代认知美学完成一次对话,比如,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倾向”或“完形”放在当代认知美学视野来看,其实就是一种先验的完形认知,它为审美的认知理论提供了一个先验的认知机制。总之,《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是一部值得国内外美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学者参考与阅读的书。

□曾明

(作者为西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南民族大学校长)

--> 2023-05-16 曾明 1 1 成都日报 c114932.html 1 前沿性与整体性:国内阿恩海姆研究的再推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