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们或排队领餐回家享用,或在食堂一边就餐一边聊天,其乐融融;在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舞蹈培训班、篆刻班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个社区的儿童之家里,丰富的儿童业余活动让这里充满欢声笑语……在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随着公共服务可感可及,一幅“全龄友好”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是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一老一小”的生存发展质量,涉及千家万户,托起了全龄友好的两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成都市、成都高新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推进构建有温度、有关怀的全龄友好社会环境,芳草街街道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全力创造幸福和美、安全稳定的美好生活,让老人“老有颐养”,让孩子开心成长。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生活增添幸福底色
“社区经常组织很多活动,我们都积极报名参加,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能认识很多朋友,晚年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说起参加社区活动的心得,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居民吴泽琼一脸的笑意。
蓓蕾社区老年居民比例相对较高,为了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充实,借助社区老年大学平台,社区组建了老年书画队、篆刻班、曲艺队等自组织20支,吸引老年人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参加活动,切实提高了社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吴泽琼正是积极参与的老人之一,在她看来,社区在让辖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社区专门改建出文化长廊、科普长廊、党建长廊等公共场所,营造了“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课堂走向广场”和“一墙一壁会说话、一景一物都育人”的良好氛围。
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芳草街街道还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给我安装了社区精灵,每天吃药都有智能药盒按时提醒。”85岁独居老人张宏展示了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的智能感知设备。
据悉,自2022年11月《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发布以来,芳草街街道率先为高龄独居老人配置智能水表、智能断路器、智能红外传感报警器等多种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提升区域居家养老水平。同时,结合年龄、失能等级、安全风险等要素,遴选出了102户重点家庭,为其安装了“智能居家安全监护支持”设备,通过一键呼救、智能语音、门磁、烟感等智能设备的辅助,以及线下7×24小时应急响应队伍,以保障老年人居家健康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通过助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家门口院落“窝窝”助老服务点上下联动的“四级供给”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内”实现便捷、高效的在地养老。
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家园
构建可感可知儿童生活幸福场景
“老”实现了有所养、有优养,“幼”也正在向有所育、有优育进化。
芳草小学建设“启梦大门”、泰和二街增设“童真绿道”、成汉北路打造“萌芽转角”艺术文化景观墙……在芳草街街道盛泰社区,多点位设计打造的儿童友好路径完全满足了儿童安全出行、互动交流的多元需求,提供人文趣味的场所体验,使孩童每天在街道学路中快乐成长。
据悉,盛泰社区人群结构年轻化,多为“80后”与“90后”,辖区儿童也较多。为此,社区以儿童之家为中心开展服务,有效盘活一校一园一体N队等辖区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儿童议事会和社区收集的需求与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开展儿童友好服务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满足儿童家庭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每周都会开展学雷锋、手工课、美术课等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乐趣,也锻炼了他们交流和动手的能力。”家住桐梓林一号的家长刘星说。
不仅如此,社区还引入婴幼儿之家,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托育+早教的综合性产品,彻底缓解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照护、育儿不专业等诸多难题。
老人和小孩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服务好“一老一小”,不仅涉及千家万户,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重大民生问题。做好“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工作,芳草街街道拓宽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去年以来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3家。打造2000余平方米的小型体育活动场地和社区医养中心,为“一老一小”提供运动健康服务,并推进居家智能监护支持系统试点工作,借助AI智能物联硬件设备,构建老年人居家安全与健康支持响应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开办公办幼儿园工作,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通过创新‘政府补助+个人自付’运营模式,打通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与基本养老、普惠养老并行的双重通道。”芳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