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8日正式挂牌,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怎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承担怎样的职责?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改革进展
“一行一局一会”
新格局加快形成
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继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组建之后,金融监管格局又迎来重大调整,这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
今年3月,我国金融监管领域迎来重磅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自改革方案发布以来,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改革稳步推进。4月23日,证监会宣布,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移交的34个企业债券项目依法履行了注册程序,同意核发注册批文,及时稳定预期,市场反应积极。这意味着改革方案中的企业债划转已进入实施阶段。
记者还了解到,近期人民银行正根据改革方案推进分支机构改革;即将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证监会也加快推进改革步伐,针对部分职责划转进行相应调整。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不断推进,“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有何职责
统一管理非证券类金融业务
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是“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在具体监管职责上,方案提出“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要求。
这些年来,让金融监管者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些新出现的金融行为很难按照原有的部门分工进行有效监管,原来相对清晰的银行、保险、证券的行业分割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金融监管存在盲区,还经常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风险随之滋生。
此轮改革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过构建“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监管格局,把所有的合法金融行为和非法金融行为都纳入监管,让未来新出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都难逃监管。
另外,本次机构改革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从另一个维度体现了功能监管理念。
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根据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由其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此前“一行两会”均设立了消费者或投资者保护机构,金融领域的消保工作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
“随着平台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大量长尾用户渗入金融领域,对消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振涛表示,“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将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助于强化行为监管的标准统一并提高监管效率,也将大大减少因不同标准而产生的合规成本和风险。”
在专家看来,这将进一步强化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治理金融乱象,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未来动作
拟开展一系列检查
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步上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也正式启用。
此前,3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保监会)部门预算》。
该文件显示,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预计派出银行机构检查组2000个,检查银行机构约2500家次;预计派出非银行机构检查组约800个,检查非银行机构约800家次;预计督导案件约23个、监管督查案件约40个。
具体来看,一是对于银行机构,2023年将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检查、专项检查和线上检查等,突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持续补齐监管制度短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二是非银行机构专项检查工作将聚焦重点机构,选取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类别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检查,农险公司重大政策部署落实情况检查,其他非银行机构重点业务合规性检查,中小非银行机构合规性检查等。综合新华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