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5月23日

厚植体美底蕴 浸润美丽人生

——青白江区推动体育与美育协调发展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找准方向、找出重点、寻求突破的思路,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生动实践。区教育局全面践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努力探索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新路径,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阔步迈向“优质均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省级督导评估。教育强区的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实景图”。

从本期起,本报连续刊发《勇担时代使命、谱写崭新篇章——青白江建设教育强区生动实践》系列报道,展示该区部分优秀学校在建设教育强区进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以体育人,强体质;以美育人,陶情操。近年来,青白江区认真贯彻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精神,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不断探索体育和美育的互动融合,帮助学生外修体魄、内炼精神。

大弯小学

一校多品 以美育人

论及美育特色建设,青白江区大弯小学走在了区域前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美育工作展开探索,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大美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以陶艺、书法、民乐等课程为抓手,创新美育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古老技艺感受美

揉泥、修坯、上釉……几番工序下来,一个个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陶艺作品在孩子们手中呈现出来。这是一堂陶艺课,但绝不是“玩泥巴”那么简单。学校以美术教研组为课程实施主体,以古老陶艺为支点,持续深化美育课程改革。为提高陶艺教学技能,教研组全员到瓷都景德镇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陶艺师证书。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将陶艺课程与本土资源“嫁接”,构建“陶艺课程链”。 美术教研组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欧洲产业城,挖掘蓉欧文化和“一带一路”经典个案,提炼有美育价值的教学元素,成功开发出《青花瓷——蓉欧文化青花篇》《云中城市——蓉欧文化建筑篇》《青白江人的笑脸——蓉欧文化人物篇》《古今对话——蓉欧文化交流篇》等课例。

学校还将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陶艺语言。“神话传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画的装饰图案,教师们因势利导,选取《西游记》作为创作题材,带领孩子们运用陶艺制作中的卷、贴、压等手法设计不同的动态场景,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发现古今的交融,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素养。

翰墨溢香润心灵

一撇一捺,立于天下,开笔破蒙齐书“人”。每年九月,学校都会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入学开笔仪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握毛笔,在纸上端端正正写下“人”字,以示“朱砂启智、开笔立人”。

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大弯小学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大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书法“立德、益智、审美、修身、健体”等功能,用书法融五育,以翰墨传经典。学校所有班级都开设书法课,引入书法专职教师,软笔、硬笔书法教学双管齐下,训练学生运笔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并通过“专家指导—专项培训—专时教学—练字打卡—活动提升”途径,形成全员参与、初级入门、中级提高、高级深化的阶梯式发展。学校构建了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小小书法家”评选、书法达人秀展示、班级书法联谊赛、师生共同写祝福等等,孩子们充分享受挥毫泼墨带来的惬意和美感,在“墨香”晕染中感悟中华美育的精髓,学会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福洪益海小学

艺润芳华 体健人生

赛场上,孩子们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直拍、横拍,旋转球、弧线球等技术的娴熟运用令围观师生连连叫好。作为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青白江区福洪益海小学几乎人人都能打乒乓。

体育向阳而动

多年以来,学校一直把乒乓球作为体育特色运动来发展,编写校本教材、培训专业教练、完善专业器械,努力探索乒乓球活动和社团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在“全员体育”上下功夫,纵向把握小学生低中高三学段成长的关键进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横向围绕《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1”,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完善“1+X体育课程”,帮助每个孩子至少学会1–2项运动技能。本着“体育与艺术相结合、锻炼与休闲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学校不断更新阳光运动形式,对大课间定期进行更新编排,开发出乒乓球操、舞蹈操。除了每学期开展乒乓球活动月、足球活动月、田径运动会等常规活动外,学校还引进了太极、跳绳、武术操等形式新颖又极具观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塑造学生的坚韧意志、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等,进而达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效果。

艺术向美而生

体育向全体,美育在身边。秉承“让每一朵花儿幸福绽放”办学理念,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依托,成立了合唱、舞蹈、绘画、剪纸、陶艺、蒲公英阅读等近30个艺术社团。以“活动”组织教学,覆盖全校所有孩子,使美育工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福洪益海小学“小白鸽”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演唱客家山歌《月光光》。来自故乡的旋律让每个人脸上写满快乐、心里装满幸福……由于很多师生都是客家后裔,在社团的创建中,学校更重视客家本土地域性传统文化,把“非遗”项目客家版画和客家山歌引入校本课程,成立了“小白鸽”合唱团和 “版画”社团。孩子们通过学唱原生态的客家山歌,感受祖辈们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的客家版画是世世代代客家人的智慧体现,为让学生更好地传承这门传统工艺,学校把制作过程精简为描稿→上蜡→刻板→上油墨→印刷,在表现手法上以黑白为主,同时加入套色。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易雕刻的吹塑纸版画课程;在中高年级则通过底板雕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别样的美育课程让孩子们接纳寻根、固本、筑基的教育思想,找到美的源头,树立起文化自信。

祥福小学

体美双飞 精彩生命

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肆意挥洒的画笔,变成了“面包”“苹果”“长颈鹿”……在前不久青白江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一校一品”特色展区中,青白江区祥福小学卵石画特色工作坊的“路遗石萃”作品惊艳了现场所有人。

小卵石“画”未来

近年来,学校利用地处毗河边的地理优势,拓宽美育教育范畴,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成立了卵石画特色工作坊。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捡拾毗河边的天然原材料——卵石,运用石头的纹理、形状、材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创作。在这里,花草虫鱼鸟兽被重构出不同姿态,在孩子们笔下流淌出静美灵动的意蕴。

目前,卵石画特色工作坊已有100多件作品,包含动植物造型、粘贴艺术、生活场景、原石创作等多个类别。课题《卵石画——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正在研究中。在学校看来,卵石画传递的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美学,指引学校从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不断加入新时代的气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童年“足”够精彩

运球、助攻、射门……操场上,小球员们矫健奔跑、默契配合、奋勇拼杀。场外各队教练和替补队员商讨排兵布阵……校园气氛随着翻腾跳跃的足球而火热起来。在加强体育建设中,学校不断巩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入开展足球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健全教学机制,编制了校本教材,把足球排入全年级每周课表,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组建足球社团和校园足球队,遵循“普及—提高—拔尖”的原则建立大小两个梯队,由专业足球教练任教。学校自编了足球运动操,加入原地踩球、双脚拨球、脚底拉球等趣味性动作,让学生建立球感、熟悉球性。学校定期举行技能竞赛,低年级开展带球接力、定点射门比赛,中、高年级举行5人制班级足球联赛,孩子们在运动中强筋骨、练意志、懂合作。

竞技体育大多充满“激情与野性”,但学校却在足球运动中巧妙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教育:赛前,小球员们把换下的衣服鞋袜叠放整齐;赛时,整齐入场、挥手致意;赛后,向裁判、教练、观众致谢……经过多年实践,学校足球特色日益彰显,学生既有强健勇猛之姿,又有谦谦君子之仪,小小的足球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开辟了新天地。

陈茵/文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 2023-05-23 陈茵 ——青白江区推动体育与美育协调发展 1 1 成都日报 c115239.html 1 厚植体美底蕴 浸润美丽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