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5月26日

四川省球迷协会会长张利梅:

足球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凤凰山专业足球场,多元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球

又见雄起旗 新华社图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5月6日,成都蓉城在3.8万名球迷见证下,主场3∶2力克青岛海牛。这场比赛打出了和28年前四川全兴对阵青岛海牛一样的比分,胜利者,还是成都!球迷感叹,这不就是在向当年的“成都保卫战”致敬吗?

青岛队虽然又输了,但青岛远征军球迷对这次凤凰山之旅评价极高,网上留言并盛赞成都的主场氛围。

每个主场上线销售的散票有2.6万张左右,但每一个开票时段抢票的有10多万人,确实一票难求。姚夏,28年前击败青岛海牛的全兴名宿,如今是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操心最多的只有一样——球票;四川省球迷协会会长张利梅则同记者摆起了甲A时代的老龙门阵……

遥想当年后子门的“人山人海”

提起成都金牌球市的故事,很多球迷都会肃然起敬。成都蓉城虽是中超新军,却有着历史的传承——2011年成都谢菲联从中超降级,此后11年成都再也没有举办过中超主场比赛。2022年,成立不到4年的成都蓉城“连跳四级”杀回中超,12月23日晚,球队在中超处子赛季的收官阶段迎来主场赛事,31518名球迷见证了凤凰山体育场的中超首秀,“双杀”当年的中超冠军“武汉三镇”,“成都雄起”的吼声再次回荡在体育场上空。

“去年最后三场,8万多名球迷涌进凤凰山,说实话感觉非常好。到这个赛季,才几个主场嘛,大家的胃口才刚刚被吊起来……”

在年逾六旬的张利梅看来,如今的凤凰山与当年的后子门很像。“1992年成都体育中心建成,1993年打了世界杯预选赛,1994年举办了首届甲A开幕式……”张利梅用8个字形容当年的盛况——“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到全兴的主场日,好像全成都的人都会聚到后子门了,很多人骑自行车来看球,匆匆将车存放到看台外面的寄存处,就到体育场旁边的巷巷里吃东西,张凉粉的甜水面、担担面的卤肉锅盔……吃饱了才有力气进场去吼。”

1995年的“成都保卫战”让张利梅记忆犹新。“马明宇走了后,全兴队成绩不好,好像一上来就几连败,《足球报》的严俊君提出‘保卫成都’,得到了积极响应。那一年大家都很癫狂,每场比赛,成体都是超4万人的上座率。那年也是全兴会员俱乐部(省球迷协会前身)最壮大的时候,6000多人。每场比赛10区和11区的协会票不够,我们就去九眼桥请农民工通宵排队买票,20元、30元、40元的票都有,‘黄牛’那里要花七八十元,不便宜,但大家都愿意花这个钱。”

从《心太软》到《流星雨》

主场比赛日张利梅是最忙碌的。组织人手搬运威风锣鼓、各种旗帜,协调会员乘车和分发球票,进场后安排悬挂横幅……“当年赛场内最大的看点还有横幅上的标语,赛前几天大家都会抠脑壳写文案,既要体现与比赛相关的要素,还要展现四川球迷的幽默与乐观。还记得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深圳方知蜀道难’,讲的是余东风与周穗安两名少帅斗法。还有1998年,四川全兴最后一轮主场打广州太阳神,对方平局保级,全兴就是攻不上去,全场球迷高唱‘心太软’……”

同样是唱歌,张利梅坦言当年和如今太不一样。“5月6日那晚,热情的球迷在成都蓉城球员谢场时高声唱起了《流星雨》,大家一起亮起手机,看台上星星点点,我觉得很舒服,画面感很强。”

从俱乐部到球迷,从场馆硬件到现场服务,都和当年不一样了。张利梅说,“在甲A时代,懂球迷文化的人少,看台上拉的横幅不少是单位、企业的,看到电视镜头扫过来就赶紧起身举起横幅抖动,算是打广告。当然,那时的技术条件不支持,看台上没有组织,穿着这些都是杂牌军,不像现在要统一穿主队的球衣或者球迷协会的服装,装备专业而个性;当年比赛现场也单调,除了‘雄起’‘下课’,就只会敲锣打鼓玩玩人浪。这些是我们自创的足球文化。我们曾经见证了一个时代,现在需要开拓视野,既要传承我们的黄色大旗和大鼓,也要吸纳年轻会员,组织年轻人方阵去唱去跳。今天的年轻球迷更喜欢唱歌、跳舞等这些张扬个性的表现形式,我觉得我们也该与时俱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一可/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涂新 余力提供

--> 2023-05-26 黄一可 四川省球迷协会会长张利梅: 1 1 成都日报 c115406.html 1 足球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