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5月29日

调查研究,为何从“关键小事”破题?

□本报评论员

纵观全国,“调研”二字,是近期各地工作安排的重点。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一行深入社区、生活垃圾处置和转运平台等开展调查研究,要求抓牢垃圾分类这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及时优化投放布局、改进服务措施。

5月23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前往高淳区东坝街道下坝村开展调研,与粮食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主等深入交流,并深入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现场,了解问题成因,会商改造措施。

5月19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前往武侯区、温江区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及“一老一小”工作,强调既要抓好环境打造、风貌改造等“面子”,更要抓好地下管网、安防设施、停车场地等“里子”,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垃圾分类、污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看起来皆为“小事”,却为何成为各地调研的重要课题?其本质,还是在于这些内容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提升,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将直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其内在的指向,就是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调研指标”,以群众的呼声、需求、满意为导向,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做好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从这些“小切口”出发,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真情实感出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把情况摸清,把小事做好。

通过小事贴近群众,服务民生,也通过小事查漏补缺,总结共性,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街小巷”,既聚焦个体,又心怀全局,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从而在更大层面上起势见效。

例如,在扩大消费上,各地争相“放大招”助推文旅时,山东淄博凭借在优化市场环境与城市治理上下足调研功夫,广泛听取市场主体与游客声音,得以凭“烧烤”脱颖而出,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又如,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上,广东立足省情,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

在近日举行的成都市重点产业链政企才“面对面”沙龙活动上,产业建圈强链的28条重点产业链企业代表齐聚,党委政府为众多企业在人才引、育、留、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现场答疑,也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机遇和更广的舞台。

调查研究“传家宝”,要多用,还要用好。

聚力“关键小事”,下足“绣花功夫”,多些“破题思维”,对所要调研的问题全面了解、系统掌握,从一个个具体小事里,真正搞清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深得民心,让高质量的调研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23-05-29 本报评论员 1 1 成都日报 c115486.html 1 调查研究,为何从“关键小事”破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