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婵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勇于创新的城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上,闪烁着数不尽的各式各样的创举和革新。敢为人先的成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世代沿袭着推陈出新、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的孕育产生从来也离不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无数的卓越创新成果显示着成都历史上拥有培育创新的良好社会和人文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宋代的成都出现了人类第一次使用纸币交子的伟大创新实践。比166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发行的西方纸币要早600多年。这是人类从金属货币时代进入到纸币流通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也是现代商业贸易必备的前提条件,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交子的创新并不是偶发的和孤立的。唐代的“扬一益二”,经前后蜀的安定繁荣,至北宋西蜀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宋代成都的手工业十分繁荣,蜀锦、陶瓷、茶叶、造纸业、印刷等都有较大发展,不少产品都是行销全国的抢手货。商品的大批量交易和各类市场的繁荣,对于货币尤其是大额支付有着庞大的需求。同时,长途贩卖和大宗交易与当时流通的铁钱形成了尖锐矛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交子产生。当时通行的铁钱太过笨重,在贸易和生活中不便携带,不能适应当时成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直接促使了交子的出现。
早在唐代就已产生了铸币名义值与实际价值相分离的虚价货币,以及用于远距离汇兑的“飞钱”。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又普遍出现了发挥商品经济中延期付款、货款借贷、抵押典当、柜坊保管、汇兑信用等功能的各种债务契约、当票、存款支票、汇兑的“便换”类信用票据。这些信用票据的创意启发了交子的发明,同时,长期积累形成的社会信用人文基础,也为交子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交子在成都的产生还离不开相关产业链的支撑。首先,成都是唐宋时期全国知名的造纸基地,尤其是成都府广都县用当地十分常见的楮树皮为原料生产的楮纸,质地厚实、坚韧耐磨。楮纸为交子印刷提供了优良的纸张,因此交子也别称为“楮券”。北宋时期成都发达的造纸和印刷业也为交子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其次,交子作为凭券流通的纸币,需要有复杂的图文标记等来防止伪造。《宋朝事实》就记载:“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交子上需要用朱墨青等多色套印各种复杂图案,以及印制特殊的防伪标记,这些都对印刷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四川是与开封、浙江、福建齐名的宋代全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赫赫有名的蜀刻尤其集中在成都地区。多色套印的精良技艺、大批从事刊刻印刷的人才,以及官刻、私刻等多种行业组织形式,都为交子所需的印刷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支撑和相关产业生态。作为全国重要的造纸中心、印刷中心,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为交子的出现提供了必备产业支撑。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突出的创新成就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产业的支撑,同时,创新实践也发散式辐射到各产业领域,双赢式促进全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进步。
数千年以来的持续繁荣,是一代又一代成都人不断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结果。从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系统的都江堰、最早利用天然气、最早官办学校、最早的地方志、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最早的文人词集,到最早的纸币交子等,成都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引人瞩目的创新创造,这是激发历史前进、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持续推动城市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历史证明,成都历来拥有培育创新的优良自然及人文生态,这为新时代成都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基础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