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01日

我们的创作跟不上孩子了吗?

记者:为什么如今深入人心的儿童歌曲与儿童音乐明显比过去少?

敖昌群:我认为首先是传播渠道的改变、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导致欣赏层次的多元化。过去儿童歌曲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学校、电台、电影和动画片,可以说是“央视推一个,火一个”。现在是一个分众时代,平台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关注度自然分散了。

第二个因素,题材的多样化。我们过去听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儿童歌曲,它的题材范围相较现在更单一、更集中,而这个时代,歌曲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丰富,孩子们接触的音乐,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化的流行歌曲。

第三,当然也离不开创作者的状态。过去,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写儿童歌曲的作曲家,他们创作儿歌基本上没有商业性的影响,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现在已经很少有专职的儿童歌曲作曲家了。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尊重艺术家,给艺术家合适的报酬,肯定创作者的价值,无疑是促进艺术创作非常有利的一个措施,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是不是对创作者的心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不同的艺术家不能一概而论,这一点我不下结论,但我认为值得去探讨。

记者:如今孩子们喜欢听的、唱的,是《小苹果》《孤勇者》等成人世界的流行歌。您创作的儿歌《妈妈格桑拉》深入人心,传唱不衰,您认为优秀的儿童歌曲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敖昌群: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适合孩子们的音乐作品?我的观点也非常鲜明,那就是现在的创作者已经落后于少年儿童的欣赏层次,我们的创作跟不上孩子了。我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就正如你说到,孩子们喜欢听的、唱的,是《小苹果》《孤勇者》等成人世界的流行歌,其中有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自我的孙女。她在两三岁的时候,一方面喜欢听我创作的《我要上学去》等几首低幼孩子的歌曲,这些歌音域不宽、结构比较短小、歌词朗朗上口,同时,我创作的一些影视剧音乐她也听,这些音乐是以室内乐的方式来呈现的,比如像弦乐四重奏,旋律好听,但声部比较复杂,有一定的结构,孩子竟然能接受,这一点超出我的认知。特别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喜欢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歌《Let It Go》。这首歌的结构复杂,音域宽广,她不仅喜欢听,还模仿着唱,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孩子们对音乐作品接受的程度,是不是已经落后于他们对于少儿歌曲的审美标准?”

当下科技高度发达、传播手段日益丰富,孩子们也无时无刻不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这就给创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我们不能再按照过去时代的标准来构想孩子们对音乐的接受程度,我们应该去认真地研究儿童心理,去重新衡量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标准,突破我们对“儿童音乐”这一概念的固有观念,逐步建立起“儿童音乐”在新的时代的新观念。这绝不是刻意“学孩子说话”,而是在新的观念基础上调动音乐的丰富手段、时代特点和艺术魅力去引导孩子们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音乐作品才可能适合当代儿童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音乐审美需求。

记者:儿歌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迫切需要新鲜的血液。无论是歌曲《我爱你,中华》《妈妈格桑拉》《遥远的可可西里》》,还是交响乐作品《康巴音诗》《壮士出川》,您的每一部作品风格都不相同。您对今天的创作者有哪些建议和分享?

敖昌群:现在是一个创作大繁荣的时代,每一天线上线下推出的新歌新作数量惊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我不仅仅是在大学期间去学习和掌握作曲专业的技能技巧,哪怕现在我已年逾70,仍然不断地研究新的专业技能和技法,不断分析全世界优秀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己。

第二,要扎根在民族民间丰厚的音乐文化土壤里。我曾经在甘孜州工作8年,几乎走遍甘孜州的山山水水。也曾经到凉山州、阿坝州体验生活,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当然,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大学里度过。四川丰富多彩的民歌、历史悠久的川剧音乐、曲艺音乐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同时,我也特别注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活动,主动去学习、去观察、去体验,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这一切都转换为创作的源泉、灵感、营养,在音乐作品中润物细无声地展示出来。今天年轻的创作者,所处的这个时代比我们所经历过的时代,有着更加丰富的资讯来源,能学习到更多新的技法,接触到全世界各种各样风格的音乐作品,更能大展身手,创造辉煌,真的遇上了好时代。

作为中国的作曲家,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当代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既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特点、开阔胸襟的作品,这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作曲家们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我想,只要紧跟时代步伐、扎根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土壤,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向普通老百姓学习,夯实专业基本功,勤奋耕耘,就一定能够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三,创作要真实,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没有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没有对生活刻骨铭心的情感,音乐作品就会无病呻吟,失去艺术的价值。

我们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希望有更多的音乐家、作曲家关注儿童歌曲的创作,用艺术创作的实践来为我们的孩子谱写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音乐家的使命和责任。“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放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它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成长、壮大的关键之关键。我深信,当我们的孩子都在丰富而多样的音乐文化中健康成长,那么他们承担起建设这个国家重任的时候,必然会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他们巨大的力量。

(敖昌群:著名作曲家,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音乐学院第五任院长。)

--> 2023-06-01 1 1 成都日报 c115667.html 1 我们的创作跟不上孩子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