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瞄准“三农”金融堵点对症下药,为广袤乡间引入“金融活水”?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农贷通”金融服务平台系统建设运营单位——成都交子金控集团下属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征信),探访“治堵”策略。
线下
设立“农贷通”标准化村站
“我种植的爱媛橙亩产3000斤至4000斤,亩产值7000元以上,可实现近4万元的纯收入。”
5月22日,双流区景山村种植户李洪正在果园里查看爱媛橙的长势。望着满树的果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是李洪种植爱媛橙的第三个年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精细管理,品质和产量逐步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李洪扩大了种植规模。不久前,他通过“农贷通”向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没想到,3天就放款了。通过这笔贷款资金,李洪顺利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亩。
“农贷通”是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在“农金改”中勇挑重担,成为“农贷通”的建设、运营单位。
在“农贷通”运行模式中,线上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信用信息共享、普惠金融服务等,线下同步建设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运行5年多来,“农贷通”农村金融服务总体上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大增加。不过,金控征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部分村站缺乏运营活力、服务效益不足。
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打通堵点?金控征信副总经理周锐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公司深入推进“农贷通”线下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运营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后,提炼总结形成村站建设标准,并逐步在全市涉农区(市)县推广。截至目前,已在双流、彭州、蒲江、金堂、都江堰、天府新区等区域成功设立标准化村站,运营站点总数达57个,覆盖成都10个涉农区(市)县,并继续在东部新区、简阳、郫都等区域推进标准化村站建设覆盖工作。
“2021年我开始担任‘农贷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联络员。两年来,通过我这边已成功为100多户放款,总放款额超2000万元。”双流区永安镇景山村“农贷通”村站联络员陈万莉告诉记者,两年来她走遍了景山村周边7个村社,“‘农贷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金融服务送上门,拉近了老百姓和金融机构的距离。”
截至2023年4月末,已通过村站引导注册“农贷通”平台用户1.75万人,成功对接发放涉农贷款2692笔,采集更新信用信息1.39万条。
线上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我的鱼塘大概10多亩,年产鲈鱼大概3万尾。资金问题通过‘农贷通’得到了很好解决。”“我现在主要种梨树、养跑山鸡和生猪,还经营民宿,‘农贷通’解决了资金问题。” 这是近日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党委在彭州市通济镇开展走访调研中,来自海窝子社区养殖户的心声。
周锐告诉记者,金控征信通过汇集政府政策数据资源,建设涉农大数据平台以构建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贷通”平台,建立了农村信用信息归集技术指标体系,协调接入政务涉农数据,同时平台自身业务产生数据沉淀。目前,平台已归集全市企业的工商基本信息、农村产权交易数据350万余条;各类农业奖励补贴数据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数据10万余条;可授权查询770万余条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数据和165万余条耕保基金数据。
同时,金控征信作为国资背景征信公司,基于涉农大数据研发了基础工商信用报告、涉农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报告、农户资质评估报告、税务征信报告,在开展融资对接过程中提供给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金融机构敢于向农户放贷。目前,“农贷通”平台前端整合金融资源,打造金融产品超市,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融资选择,后端通过系统直连将融资需求推送给金融机构,足不出户实现在线融资对接,已实现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银行、邛崃国民村镇银行等系统直连。
截至2023年4月30日,“农贷通”平台累计入驻金融机构76家,发布金融产品696个,注册用户13.44万户,累计放款4.48万笔,金额536.54亿元。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用户4.05万户,累计放款11770笔,金额135.21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摄影 胥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