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06日

创新数字化极简审批 打造“武好办”金字招牌

近年来,武侯区以标准化、智慧化、便利化为抓手,创新极简审批和集成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5年里先后获评“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围绕标准化 建强一中心

近年来,武侯区以政务服务大厅为原点,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标准化体系建设,围绕标准化推动建强“一中心”——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创建“武好办”数字化综合业务系统和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审”“管”“办”统一使用一套系统、一个模板、一个标准,334项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工作链实现数字化审批转型,群众和企业对办理事项和服务标准一目了然。

围绕“一中心”,联动“协同办”,让企业经营“更舒心”。创建新标准,破“墙”入“圈”、畅通“跨域办”,武侯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跨省通办”标准化服务体系,首创制定涵盖10项“跨省通办”的全业务流程标准。2022年,武侯区“川渝通办”专窗荣获四川省“优质窗口”称号。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已构建形成以3个板块为重点、415项指标为支撑的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贯穿政务服务体系全过程,为全区智慧化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智慧化 建好一朵云

“大厅接待量从原来日高峰的1.5万人下降到现在7000人,年办件量从20余万件提升至34万余件。这一‘降’一‘升’的背后,是我们‘云’上赋能推动智慧化政务改革创新的结果。”说到智慧化政务服务建设的成果,武侯区相关负责人的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武侯区聚焦智慧化政务服务,全力推动建好“一朵云”,不仅为“全域通办、一网通办”夯实了基础,也为审批数字化应用打牢了“技术底座”。企业开办实现“2小时取证、3小时办结”、提交资料减少30%以上、办件时限较法定时限整体压缩80%以上、群众手机掌上办理“零跑路”高频事项达55项。

以全国首创的“一企一证”综合许可为例,武侯区内所属企业均可用二维码远程办理相关事务。目前,武侯区政务服务大厅的“云自助办理系统”,日均办件量已达400余件,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减少70%。

不仅如此,统一的“云”业务系统,实现了行政审批局内外高效协同,这“一朵云”既是武侯区智慧化政务体系的统称,更是该区创新数字化极简审批的一个缩影。

突出便利化 建实一张网

近年来,武侯区积极回应企业和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服务需求,建起13个便民服务中心,集成20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39项审批事项,实现全时段自助办理,自助服务一体机年均出证量达8万余套、打印书函6万余份。

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武侯区强化终端问效,升级“自助办”。研发出AI智能审批终端,40余台智能AI服务终端进楼宇、进商超、进银行、进社区,打造24小时政务服务“微大厅”,通过“机器看材料”,实现“秒批、秒办”。全区28个事项受理、审查和核准全程“无人办”,9大类32个高频事项“零材料、零等待、自助办”,平均办理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2分钟。110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压减办事材料49%、减少办事环节58%、缩短办理时限39%。

当前,武侯区正全面对标、对表成都市提出打造的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大服务企业平台”,创建企业核准事项“临期提醒”、企业注册地迁出主动上门服务等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数字化政务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设路标、破路障’、出‘实招、硬招’,加快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以标准支撑智慧、以智慧支撑便利、以便利支撑满意,争当‘一网通办’攻坚先锋,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武侯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王进 何子蕊

--> 2023-06-06 1 1 成都日报 c115884.html 1 创新数字化极简审批 打造“武好办”金字招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