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许多省市领导班子亲自带队深入学习交流、深入基层调研,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既体现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又贴近地方工作实际,必须做到融会贯通理解,一体推进落实,才能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工作的殷殷嘱托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发展实效上。
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学思想”,原原本本读原著、悟原理、读原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基本前提。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是不是真正学懂弄通了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不是能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了手。
对待科学理论,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只有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才能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熟练掌握贯穿党的创新理论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全面系统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地方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地方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完整准确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对其在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单打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其精髓要义,思想方法才能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才能把得准;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也方能有的放矢、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切实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是基于丰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是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完整、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强调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都有益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更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新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新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此,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各地要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在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早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他就提出“要脱身冗务,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实际”的思想,“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提倡“四下基层”,自己身体力行,跋山涉水、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留下了“三进下党”的佳话。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他至少每周都会安排一次调研,走遍全省90个县市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了指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八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县域乡村、厂矿企业、部队军营,步履不停、“调研开路”,发现问题、认识国情、寻求规律,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是在深刻把握国情、丰富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首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直击要害、深入调研;其次,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做到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先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然后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把对策提实,使调查研究成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把殷殷嘱托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实效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通过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考察,不仅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也为群众带去了美好的期盼,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也对各地党员干部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四川省和成都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通过寻足迹、学思想、悟初心、明方向,把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推向深入、一步一个脚印把领袖关怀和嘱托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发展实效上。
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将四川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成都篇章。
要情系人民群众,着力解决好地方群众民生改善和各种急难愁盼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要保持政治本色,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行。要自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查不足、找差距、抓整改,持之以恒锤炼党性、涵养作风,促进党员干部切实当好良好政风社风家风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