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09日

成都没得海 照样去冲浪

刺激又安全 “新出海方式”火出圈

在成都体验海边的冲浪自由

凌波而行

冲上天,就有那么酷

美女稍有一点紧张

小朋友已经玩得很溜

海洋让人眼界和胸襟都更广阔

小船员负责地担任观察员

从去年的桨板、潜水,再到今年的冲浪,成都人对水上运动的喜爱不断升级。据迪卡侬成都区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潜水、冲浪装备的营业额增长分别达到72%和31%。

成都虽地处内陆,但这个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许多成都人对大海有着天然的向往。这种独特情怀,最终让有些成都人成为潮流水上运动的“弄潮儿”,玩出了你想也想不到的“酷”。据说,“五一”假期前后的青白江熊猫极限公园,竟有三亚、深圳等地的游客在成都体验冲浪!如今,潮流水上运动为成都文旅资源增添了时尚感和现代感。

近来,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等潮流水上运动,在成都麓湖、龙马湖和海泉湾等地成为一道打卡风景,麓湖的水上“潮元素”还融入了热映电影《前任3》中。

进入6月初夏时光,在成都麓湖,记者看到前来耍水的成都市民早早就排上了长队,其中人气最火爆的当属尾波滑水。在清澈的湖面上,冲浪者跟随专业的造浪船,快速滑过水面,玩得好的“大神”借着波浪冲击,潇洒地在水面上踏着滑板旋转360°,激起岸边一阵阵喝彩。据了解,来麓湖体验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的市民年龄跨度很大,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年长者年过七旬。

在成都这样一座内陆城市,市民对潮流水上运动有着如此火热的激情,堪称都市一景。事实上,在文旅复苏的大背景下,潮流水上运动已成深受成都人追捧的运动休闲方式,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成都体验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等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成都人走向辽阔的大海,在烟波浩渺的湛蓝中绽放生命的光彩。成都人在这些你想也想不到的“酷”中耍出了名堂,耍出了风采,也为城市风景耍出了新的亮点。

随着《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的发布,成都已初步形成了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休闲运动产品项目体系,相信未来的成都,水上运动业态还将进一步丰富。

尾波冲浪、滑水

耍水路子越来越嗨

以前成都人爱说一句玩笑话:“成都人的夏天,从猛追湾游泳场开始。”这是成都人耍水的起点。但现在,在耍水这个领域,成都人的路子越来越宽,耍法也越来越野……

从猛追湾到麓湖

“成都人的夏天,是从猛追湾游泳场开始的。”这句玩笑话,不仅证明了猛追湾在成都人心中的地位,也拉开了成都人度夏耍水的序幕。对许多老成都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起,猛追湾就与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勾勒出成都人耍水的历史图鉴。

曾经的猛追湾是一片荒芜的河滩。1956年,这里建起了第一片儿童戏水池,后来又修建了甲池、乙池、丙池(少年)。1957年,这里又建成了比赛池和跳水池……之后的猛追湾承办了一系列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游泳和跳水比赛,从成都走出了亚洲“蛙王”金浦以及蒋爱和、俞平、严红、赵菁等全国知名游泳运动员。

今天的猛追湾依然是夏季成都人休闲消暑的好去处,但早已不是曾经的唯一。如今成都人的夏天有了更多耍水的花样,比如去遍布市区的各大室内游泳馆、水上游乐场,体验专业的游泳设施;或者走进都江堰的山中,徜徉在山泉与溪流间,感受大自然的清凉。但对于喜欢追逐新奇与潮流的成都人而言,夏天去麓湖等水面玩尾波滑水、尾波冲浪、“水上飞人”,则是当下最新的热点。

2017年底,电影《前任3》热映,取景地就在成都。不少看过《前任3》的人,都对韩庚和郑凯饰演的男一男二冲浪、玩摩托艇的桥段记忆犹新。很多人发出疑问:成都也能玩到这样新潮的水上项目?答案是:从2015年开始,成都就成为全国首家引入尾波滑水和尾波冲浪运动的城市,而将这项曾经只能在海边才能体验到的运动带到成都的人,就是肖舜铭。

哪怕不滑水都要来打卡

“80后”肖舜铭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一个成都男孩的洒脱性情。肖舜铭从成都七中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大学毕业,进入四川航空工作,3个月后他就辞职了。酷爱运动的他和高中同学田羽生一起当了“北漂”。这位田羽生,就是电影“前任”系列的导演。

从成都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广州,辗转一大圈后,肖舜铭选择回到成都。“在成都做点什么呢?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想好。”肖舜铭坦言,很多人都觉得他就该在银行待着,安安稳稳过日子,但他心中那份创业的火苗,哪怕已过而立之年,依然没有熄灭。

2014年,肖舜铭到泰国普吉岛旅游,本打算体验射击,却无意中发现不远处修建了一个索道滑水场地。从来没有滑过水的肖舜铭看到一群人居然在“水上飞”!这让肖舜铭感到无比新奇。下场一试,他“沦陷”了:“这也太好玩了吧!”

回到成都,肖舜铭一直在思考,这么有意思的项目只能在海边玩,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它们,这对内陆城市而言实在太可惜了。

“我能不能把这些项目也拉到成都来?”肖舜铭越想越有“搞头”。他立刻行动起来,想方设法从美国进口了一批设备,又找朋友借了一条船。

2015年夏天,肖舜铭的“带你玩俱乐部”诞生。最初的“带你玩”在龙泉湖建立了俱乐部基地,有摩托艇、水上飞人、尾波冲浪、尾波滑水等项目。这样,成都人不用到海边也能在家门口玩到这些曾经只能在普吉、三亚才能体验到的新潮运动。

2017年,“带你玩”与麓湖签约。这年底,随着《前任3》热映,更多的人了解到在成都麓湖居然有一个这么洋盘、好耍的地方,很多人哪怕不滑水都要来打下卡,“他们说,来看个热闹也好哇!”市民的热情令肖舜铭忍俊不禁。

在成都体验海边的“水上飞”

“2017年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滑水俱乐部,我们购置了全国第一艘尾波冲浪艇,让成都成为全国首个能够玩滑水的内陆城市。”肖舜铭说,内陆城市缺乏宽阔的水域条件,要在这类城市发展潮流水上运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在哪里“耍”的问题。

“成都虽然没有大江大湖,但水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也有了一大批具备开展水上运动基础的水域,比如兴隆湖、三岔湖等,希望未来能够把这些新潮的水上运动推广到成都这些水域。”

肖舜铭还和世界级的体育组织IWSF(国际滑水联合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冲浪爱好者前来“打卡”。亚足联中国足协A级教练员张林海也来体验了一把海边的“水上运动”,玩得挺嗨的。

“我觉得内陆城市开展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等水上运动,和海边城市可以形成互补。比如说成都,每年4月到11月都非常适合开展这类运动,而这个时间段,海边城市可能会有台风等不利因素。到了冬季,海边城市又可以成为内陆城市水上运动爱好者的输出地,让水上运动形成一个全年季的良性循环。”肖舜铭介绍说。

对于近年来成都的新潮水上运动热,肖舜铭说:“成都虽然地处内陆,但一直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这份包容不仅体现在人情味,也体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对新奇的‘耍事’,成都人热情真的很高。”

记者在现场看到,体验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的市民年龄段跨度很大。肖舜铭指着一位耍得正欢的冲浪孩子:“这个小朋友是我们俱乐部年纪最小的,不到6岁,你看他已经滑得很‘溜’了。那位大爷,俱乐部一成立他就来了,从60多岁滑到70多岁,基本每周都会来。”

全龄友好、全龄参与,是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等潮流水上运动的魅力所在。这项运动看上去有些高大上,实际上门槛并不高。“一般零基础小白需要1小时左右的学习和适应,就可以完成尾波滑水。尾波冲浪门槛要高一些,主要体现在设备上。尾波滑水需要特制的滑板,上面有固定的靴子,滑水者依靠靴子固定站在滑板上,通过拉着牵引绳滑水;尾波冲浪则不拉绳子,直接站在滑板上,依靠造浪艇制造的浪前行。相对而言,尾波滑水的入门难度要低一些。”

事实上,潮流水上运动对于成都而言,还远远不是一个“耍事”。在2022年12月结束的全国滑水锦标赛中,成都队在海口摘获了4金3银1铜,成为最大的赢家。这大概也是成都人耍出花样、耍出名堂的高阶版本。

扬帆!看成都人乘风破浪

在成都的诸多湖面上,除了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等,在黑龙潭和三岔湖还能看到驾驶小帆船的孩子们的身影。帆船运动为越来越多的成都人所接受,成为日常休闲娱乐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成都的帆船手还扬帆在世界的大洋大海之上。

成都“80后”成为航海百万UP主

2020年4月25日,“80后”成都小伙韩啸驾驶自己的帆船“深蓝”号跨越亚丁湾,偶然间在对讲机中听到附近的商船呼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护航,将在集结点集结后一起跨越亚丁湾。听到来自祖国的消息,韩啸立刻驾驶帆船向集结地点赶去。帆船速度慢,赶不上军舰和商船,韩啸立即呼叫军舰,报备帆船信息。他的呼叫很快得到我人民解放军海军护航编队舷号887的微山湖舰和舷号175的银川舰战士回应!“这里是中国海军175(银川)舰,我在此区域进行护航,如需要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感受到来自祖国的问候,韩啸热泪盈眶,这成为他独自一人扬帆环游世界最强大的动力!

韩啸将与祖国军舰的偶遇vlog分享到网络,吸引了385万人观看,更为他吸引了340万粉丝,成为世界闻名的航海UP主。这位成都小伙,驾驶着帆船在茫茫大洋上乘风破浪,到过希腊爱琴海,沐浴海面上金子般的阳光;到过澳大利亚,拍下罕见的荧光海、极美的蓝藻草;到过西西里岛,在浪漫的西班牙小镇体验异域风情;还到过土耳其费特希耶,感受死海浮力的神秘……

不循规蹈矩的韩啸,显示了成都年轻人的热血与浪漫,也让世界感受到了来自中国西南的成都人那种激流勇进、坚韧不拔的精气神。

如今,韩啸的帆船之旅还在继续,而除他以外,其实有很多成都人热爱帆船运动,比如“65后”郭红建和他的朋友们。郭红建年轻时曾是四川省队的足球运动员,后来因为伤病,提前结束了运动人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歇下来。生命在于运动,不甘平淡的他将目标转移到了帆船。

有意思的是,郭红建的学生与朋友、四川船长朱稳今年2月环球航行至南非海域时,再度偶遇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他兴奋地用对讲机喊话:“中国海军,这里是中国船长,可以看见我吗?”和韩啸一样,他得到了中国海军的暖心回复:“这里是中国海军,船长。祝你们一路顺风!”他答:“好的,非常感谢有你们的保护,太开心了!”

从6岁到80岁的帆船船员

“别人打麻将,我在工作,工作忙完了,我就去玩帆船。”对郭红建来说,帆船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生活、一项挑战。“帆船运动看上去就是待在船上,清闲、放松,但其实,在海上你得时时刻刻做好与风浪拼搏的准备。”因为伤病,又欠缺锻炼,郭红建一度体重超标,但接触帆船后,他虽然皮肤变黑了,身体却变得更结实、健康。“我这个腿以前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现在因为帆船,已经恢复很多了。”

从事帆船运动后,郭红建愈发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的团队里,年纪最小的船员6岁,年纪最大的80多岁了。这些船员到了船上,没有一个是在耍的,都要各司其职。比如说6岁的那位小船员,我交代给他的任务就是做观察员,观察周围有没有障碍物,包括其他船只、海上垃圾、渔网等。那位80多岁的老船员,他的任务是做好后勤工作,拍好航海记录。”

每一段帆船的旅途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6岁的小船员下船后,对帆船航海产生了极大兴趣;那位80多岁的老船员则在晚年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新亮点。郭红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协作中培养起来的。船上生活简单却又无时无刻不在通力合作,精神上的连接让人对生活产生更高的热情,调整出更好的状态。

郭红建是四川首个拿到航海执照的船长,也是他将International Yacht Training(国际帆船培训)引入成都,开设了四川首个国际帆船培训基地,帮助四川的帆船和航海爱好者实现航海梦。“目前成都取得了国内、国际船长证的大约有50人,对于一个内陆城市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帆船运动很有魅力,能够让你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浩瀚海洋的魅力,开阔心胸与眼界,减少精神内耗。”

“相对于面向年轻人的潮流运动,帆船更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且有较多空闲的中老年群体。它的运动量不算很大,但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我身边很多和我同龄或比我年长的人,通过帆船运动,都有效地改善了身体状态。”

工作之余,郭红建会去中小学做一些与航海和环保有关的公益推广课程,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并参与帆船运动。“在帆船上,当别人在旅途中欣赏风景时,驾驶帆船的你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目前,郭红建和朋友们在积极准备,策划打造一个帆船赛事,供业余爱好者参与,“我认为,在成都推广普及这项在国际上流行的水上运动,对于我们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有着不小的意义,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亦铮 刘鲁 余力/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6-09 刺激又安全 “新出海方式”火出圈 1 1 成都日报 c116020.html 1 成都没得海 照样去冲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