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11日

深耕天府好田 种出天府好粮

奔腾的岷江水涌到都江堰鱼嘴后,顺势分割成两股水流,直奔宝瓶引水口,进入成都平原……6月9日,由四川省同城化办、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承办的“从都江堰灌区看天府粮仓”直播节目首播,将镜头聚焦都江堰灌区流经的成都区域,锦观新闻视频号、百家号、优酷、腾讯等多平台同步直播,首场直播观看人次达到近200万。

千年水利都江堰

农田灌溉面积达1133.2万亩

上午10点整,网友们围观“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视频号直播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渠首管理处副处长徐兴文和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通过镜头向网友详细讲解了都江堰灌区的前世今生。

传承千年,泽被万世,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如今,经过历朝历代修缮、扩建、扩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农田灌溉面积已扩展至1133.2万亩,成为全国第一大灌区,涉及成都、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乐山和遂宁7市40个县(市、区),承担着为灌区内2800多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及其他综合用水的重任。

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续运行2200多年来,不仅物理灌面在“成长”,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建立1个中心并下设8个灌区管理处。灌区内水资源均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统一调度,采取轮灌、突击供水、错峰供水等措施,保障用水高峰期丘陵灌区不断流,平坝灌区与丘陵灌区同步栽秧,形成水资源管理与配置的全新格局。

依托水资源优势

建“天府好田”种“天府好粮”

跟着直播镜头,网友们看到都江堰灌区外江水涌入崇州境内,经桤木河源源不断输送到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里。

崇州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内,栽种不久的水稻秧苗身姿挺拔、绿意盎然,农田里纵横发达的渠系,水流潺潺。“这是刚浇的分蘖水,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加持,加上后期管理到位,保管今年又有个好收成。”基地负责人杨福明满怀憧憬。

“去年基地有三块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783.6公斤,相对普通优质水稻的亩产高出180多公斤!”杨福明算了一笔账,打造高标准农田后能实现机械化,减少人力成本,增加科技含量,种田成本下降超过10%、每亩增产增收超过10%,两项叠加,高标准农田为种植户带来的收益增长至少超过20%。

“建好‘天府粮仓’的第一步,就是要守好耕地红线,建设高质高效‘天府好田’,从而提高粮食产能。”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维松告诉记者,产业园累计建成“七网”配套高标准农田29万亩。“园区今年将新建3.2万亩、提升5万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小田”变成“大田”,那么问题来了,“谁来种粮?”“90后”的王伶俐出现在直播镜头前给出了答案。

她现在是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一名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着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承包了5600亩良田,还负责管理一个农机合作社和一个烘储中心。王伶俐向网友介绍,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她要做的工作就是耕、种、管、收等全过程。2022年,仅杨柳合作社就种植粮油1223亩,农户入股获得154万元分红,她的管理收入有44万元,入股农户与职业经理人均实现“种粮有钱赚”。

在崇州,像王伶俐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有2500余名,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和“科学种地”的问题,引领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 2023-06-11 粟新林 1 1 成都日报 c116062.html 1 深耕天府好田 种出天府好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