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12日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上接01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都市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标准编制完善乡村发展规划,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塑形、业态融合提质等“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动50个先行村、50个重点村全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能级,辐射带动全域乡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高质量建设“天府粮仓”

初夏的成都平原,稻田披上绿装,秧苗随风摇曳。

在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夏的插秧季已经结束。刚刚过去的5月,崇州一边抢收一边抢种,完成10万亩小麦、18万亩油菜收割,并种下32万亩水稻。

“5月初这片地上还是金黄的小麦,经过机械收割后,旋耕、灌水、施肥,马上就开始插秧。”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春江说,一个月时间,崇州大地褪去金黄披上绿装,这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目前崇州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2.9%。不仅如此,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0多种智能设备正在精准运转,空气湿度、风力、土壤水分、营养成分、作物长势、有无虫情……智慧农业守护着粮食高产稳产。“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期望,抓好粮食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黄春江说。

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在总共七批名单中,成都已有11个县(市、区)上榜。

高质量建设“天府粮仓”,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成都市正深入实施“五良融合”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推进建设“一带十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今年要确保完成新增耕地2.85万亩、新增水田1.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年度目标任务。

“这是今春刚刚整理出来的高标准农田,如今全部通过机械化种上水稻。”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科长朱鑫介绍,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都江堰市共整理1.5万亩“藏粮于地”的高标准农田,将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双量齐增。

种业安全,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仍在加紧建设,作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目前2.1平方公里种业总部区基本成形,93平方公里种业生产示范区规模成势,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建成投用,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省级保(育)种场4家。

围绕强化科技引领,今年成都将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邛崃现代种业园、新津天府农博园等项目,力争郊区每个区(市)县拥有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围绕种业创新,将加快组建成都种业集团,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链主企业和重点链属企业20个以上。

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战略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看看是不是又有新变化?”站在振兴广场上,战旗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高德敏环顾四周,语气充满自豪。“5年前,就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嘱咐我们,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五年来,战旗村一年一个样,最近一年,通过对红色旅游核心区重新打造提升,村庄再次焕发新颜。

新打造的“战旗初心馆”内,游客正驻足细看展板,侧耳倾听微党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战旗村时的情景,观看战旗村发展纪实宣传片。今年1-5月,已有50万游客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来感受这个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

去年开业的天府战旗酒店,由战旗村与国有企业合作开发,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如今的战旗村有3家酒店、10多家民宿,台丽庄园建成运营,吕家院子也在完善业态,正在打造更多有品质的消费场景……产业的兴旺,使得战旗村700多名村民在村集体企业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还吸纳了周边村子200人就业。2021年底,战旗村集体资产即突破1亿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6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5万元……

成都平原上,越来越多的村落和战旗村一样,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大步向前,亮点频出。

产业振兴上,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借力天府农博园,发展特色餐饮、非标民宿、茶馆等20多家,促进当地群众就业400余人,返乡创业12人,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60万元。

生态振兴上,大邑县沙渠街道祥龙社区,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稻乡渔歌”景区,以大美林盘的生态价值转化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振兴上,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党委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依托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采用“三自两化”模式,在建设美丽新村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自主性。

文化振兴上,都江堰市石羊镇打造七里诗乡、音乐林盘、猪圈咖啡,依托当地诗歌文化建成中国田园诗歌资料馆、诗歌主题绿道,成为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

人才振兴上,成都市创新实施农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截至2022年已引进院士、学者等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68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扩大到36万人。

“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砥砺奋进,带头朝着乡村振兴大步向前。”高德敏说。

这,也是广大成都干部群众的心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

摄影 李冬

--> 2023-06-12 李娟 1 1 成都日报 c116080.html 1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