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一片批评声中,日本东京电力(东电)公司12日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设备进行试运行。试运行使用淡水而非核污染水,将其与海水混合后,通过海底隧道输送到距岸边约1公里处排放,目的是检验水泵性能、紧急情况下水流截断装置能否正常工作等。
据日媒报道,持续两周的试运行结束后,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还要在本月内进行检查,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经处理核污染水安全性的汇总报告也将于本月公布,如果试运行和检查等都没有问题,排海准备工作最快可能本月内全部就绪。此举,标志着日本朝着冒大下之大不韪、单方面强行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又迈进了一步。
这些“不老实”令人心惊
2011年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属于最高级别的核事故。12年来,福岛核污染水已积存130多万吨,其中包含60多种放射性核素,且预计排放时间长达数十年。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尚无排放先例。
自日本政府2021年4月单方面决定将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国内各界、周边邻国乃至国际社会一片谴责,要求日方负起责任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面对各方的普遍疑虑和反对,日方的“不老实”也愈发变本加厉。
随着预设排海日期的临近,日本政府不仅反复纠缠“核污染水”称谓,声称要排放的是经过所谓“先进液体处理系统”(ALPS)净化的“处理水”,千方百计企图“洗白”排海行为。
与此同时,安全记录早已劣迹斑斑的东电公司也在不断混淆视听和制造险情,加深着人们的疑虑。上个月,在东电公司的极力游说下,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同意,把在核污染水排海前需要测量浓度的放射性核素由64种大幅减少到30种。
“不要忽视我们!”
对此,长期以来饱受西方核试验荼毒的太平洋岛国反应尤为强烈。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岛国所处海域成为美西方国家的核试验场,遭受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核辐射污染和生态灾难。
“根据我们在核污染方面的教训,日本在这个时候继续推进排海计划简直不可想象。我们不能用40年时间来‘弄清楚’日本的排海后果。”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亨利·普纳说。
普纳强调,任何核污染水处置决定不是、也不应该只是日本的国内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和跨国性问题,应该在国际法义务范围内受到审查。“我今天提出的问题,是几十年前我们的地区和我们的海洋被确定为核试验场时,我们的人民没有机会提出的问题:不要忽视我们,这关乎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