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洪继东) “各位居民,请晚上6点到A区院坝开坝坝会……”微网格员们“一键发送”,上百名群众如约而至。
“停车位太少了”“绿化带杂草丛生”……居民们踊跃发言,这场迟到了多年的坝坝会,一共收集到了85条意见建议。
这是昨日发生在新都区柏水小区的一幕。8000人的安置小区,已建成10多年,这个区域一直是停车难、出行难、买菜难、环境差的“问题片区”。
“问题片区”如何治理?斑竹园街道柏水社区党委书记胡婷介绍,斑竹园街道从年初开始谋划,组建了工作专班,派驻第一书记,压实社区主体责任,开展蹲点调研……一系列工作有序推进中。尤其是,通过迅速健全社区微网实格体系,搭建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问题片区”整治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斑竹园街道党工委建立了党建联席会,片区内的9个村(社区)党组织合力行动,快速摸清了“问题片区”居住人群的基本情况,梳理形成党员花名册、能力骨干花名册等,分类座谈收集意见建议,很快从中找到了第一批骨干成员——微网格员。
先自治,再整治。随后,“问题片区”还组建了院委会筹备组,细化了微网实格机制,让“问题片区”整治成为居民参与的共同行动。通过梳理问题清单,对照清单逐项解决,“问题片区”治理的方案也日益清晰。
“在社区层面,我们梳理形成了小坝子、小市场、小道闸等十件关键小事,居民最关注的停车问题,启动了停车位修整、划线,下一步计划安装道闸,同步征集居民定价收费意见。在居民层面,就是充分地动员宣传,让群众共同参与进来,首先把柏水社区的地扫干净。”社区党委书记胡婷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