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13日

成博“汉字中国”展周末引热潮

220件文物讲述汉字源远流长

周天球行书《陋室铭》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6月10日,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重磅大展——“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正式对外开放。开展仅半日,成博预约观展人数就接近3万,这场展览究竟有何魅力?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萃图成字 汉字发源伊始

据了解,“汉字中国”特展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之下,汇聚220件珍品,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

展厅中,以序厅、“源”“远”“流”“长”四大单元,以及尾厅六个部分构建讲述脉络,见字剖意,释读萃图成字之“源”、文以载道之“远”、福泽广布之“流”、文脉绵延之“长”。文物为载体,一幅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走进序厅,仿佛穿过鸿蒙初开的时光隧道,来到了文明初萌的节点。展厅中一枚8000余年前、出土于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从“书同文字”到“秦篆隶变”

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之上,阴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了更广泛地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方寸之间 尽显文明气象

展览中,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荣辱不惊的隐逸品格。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以果敢苍劲的运笔、恣意纵横的书势挥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最后,展览以宋代著名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作为结尾,让观众从其浑厚沉婉、方正挺拔的尺牍文书中,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符号。到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赴一“字”之约,看方正之间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历久弥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实习记者 王茹懿 成都博物馆供图

--> 2023-06-13 吴雅婷 王茹懿 成博“汉字中国”展周末引热潮 1 1 成都日报 c116145.html 1 220件文物讲述汉字源远流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