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超级水利工程都江堰成就流芳百世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从此成为中华大地的“天府粮仓”。
在这片土地上,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竹林瓦舍、稻香蛙鸣、碧绿的田野、金色的麦浪……一个个乡野元素构成了川西坝子的生态美学,也在成都人的血脉中烙下对“乡愁”的向往。
2022年,成都市出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在空间上布局提升“一带十五园百片”,成都平原的广袤田野在功能上不仅要保障成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还将通过稻田麦浪、茂林修竹、岷江水韵的乡村美景,加速生态价值转化,为“联城带乡”的超大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新场景、新功能、新业态。
万顷良田稻浪翻滚,锦绣天府美田弥望。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2500多年后的今天,成都平原依然水旱从人,物产丰饶,而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彰显着体现公园城市气质内涵的乡村表达。
北线
地域 新都区 彭州市 青白江区
在北部平原浅丘地区的彭州市濛阳和敖平、新都区军屯、青白江区姚渡等区域,既是天府粮仓重要的粮油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以艾芜、严君平、杨雄等名人为代表的“耕读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这里以“菜—稻—菜”水旱轮作为基础,以生态大地蔬菜连片为特色,以聚焦业态融合共兴为路径,着力推动“产加销、农文旅”,以及休闲农业、科普教育、文化研学、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和全产业链要素融合。
场景
新都区乡村旅游新场景组团(双龙田园、夏河溪乡野公园、三河理想村、拾里庭院、泉印心都等);彭州市天府蔬香农业公园、积谷仓乡村文创园区、“蔬乡清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青白江区“我的田园”农商文旅体综合体。
点位探访
到艾芜故乡 来一场农耕文化的完美体验
周末,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一片田野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稻田里摸鱼捉虾、在农场采摘蔬果、在田野厨房动手生火做饭,在与田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粮食、蔬菜,亲自动手劳动实践,再到旁边的艾芜故居感受作家笔下的“乡愁文化”以及世代传承的“耕读”家风,度过一个充满趣味又收获满满的周末。
这是新都区在“天府粮仓精品区”建设中重点打造的艾芜乡愁文化区。作为与巴金、张秀熟、沙汀、马识途并称为“蜀中五老”的知名作家艾芜,其代表作《丰饶的原野》《山野》《故乡》《南行记》等都洋溢着浓浓的乡野农耕元素。而清流镇是艾芜的故乡,依托其笔下的川西乡风民俗以及周边千年以稻菜为主导的生态基础,当地采取“农耕+林盘+乡愁+文创”模式,提升农耕元素大地景观,修复川西林盘院落,打造集博物馆、民宿、田园体验等业态为一体的艾芜耕读公园。
清澈透亮的清白江水从村落间流淌而过,刚种下的稻田中,三四只鸭子正欢快嬉戏。水梨村的“泉印心都”项目正是艾芜耕读公园的一部分,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清流四宝”——稻、鸭、鱼、蒜,打造研学“稻里、鸭里、鱼里、蒜里”四大场景,规划建设成为包括高端粮油蔬菜种植、农耕文化体验、一年四季大田风景的川西林盘都市田园综合体。
“吸引我们的正是这里一望无际的稻田麦浪和丰富的川西林盘资源。”“泉印心都”项目投资方、四川绿翠心都农业公司资源部部长张韬如是说。目前“稻里”板块已率先开放,2023年项目将围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研学农业有机融合,推动首开区立体农业种养、新蒜等特色规模农业规划落地,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启动打造绿翠乡学中心、嘎嘎梦工厂、沿江林盘等特色产业和夜经济项目,呈现沉浸式田园消费体验场景。
自去年开始,新都区大力开展“精华灌区粮油基地、川西林盘价值高地”建设,依托24万亩“菜—稻”大田景观和2400余个川西林盘的资源禀赋,打造夏河溪、芳华微马公园、沸腾小镇、拾里庭院等乡村休闲消费新场景……这条100公里的乡村绿道上有稻田美食、院坝火锅、紫藤架下的跑道、田野里的足球赛,一个个林盘新场景、乡村新“网红”不仅让乡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还引来了一拨又一拨城里人,诠释着绿色生态的价值体系。
西线
地域 温江区 崇州市 大邑县 郫都区 邛崃市 蒲江县 都江堰市
打开都江堰灌区图,一幅水网交集的扇形区域从宝瓶口展开,这片被水滋润的肥沃平原自古便是西部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也是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核心示范区。
这片区域还是全国农家旅游的发源地,是成都人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各种以乡村田园为基础的新经济、新业态成为成都乡村休闲“慢生活”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温江区、郫都区、崇州市、都江堰市等成都西部片区8个区(市)县被全域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区、农商文旅体发展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系统集成区,为全国特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标杆示范。
场景
崇州市稻香旅游环线(五星村、竹艺村、大雨村、凡朴生活圈、重庆路等);大邑县南岸美村、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郫都区战旗村妈妈农庄、先锋村农夫记忆、青杠树村油菜花海;温江区幸福田园、九坊宿墅、北林绿道。
点位探访
一条稻香旅游环线
承载成都人的诗和远方
周末,在成都孵化园工作的李先生一家又来到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照常住进“五星春天”民宿酒店位于稻田边的一幢小楼,开启愉快的周末假期。
这家民宿酒店的这一套房,李先生一家每年都要来住上几次,因为民宿被一片田野环绕,春天是金色的油菜花海,初夏可欣赏风吹麦浪,秋天有稻香蛙鸣,冬天则是翡翠般生机勃勃的蔬菜,还可以在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里闲逛、带孩子辨认各种作物、骑行绿道、品尝乡村美食……“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乡村田园慢生活体验,在这里能感受四季的脉动,让心灵完全安静下来”。
从五星村继续向前,沿着稻香旅游环线,林盘火锅、稻田咖啡、特色民宿、凡朴生活……随处可见市民争相前来的“网红”打卡点。如今的崇州依托近40万亩高标准农田,形成58公里最美稻香旅游环线、256公里绿道,植入一大批新消费场景,在守护一方“天府好田”的同时不断放大“天府粮仓”的引流效应、生态功能、旅游价值,为都市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诗和远方”。
在道明镇竹艺村,遵生小院、竹里小院等餐饮店每到周末便一座难求。紧邻竹艺村的竹艺公园游客也是络绎不绝,旺季的时候每天游客接待量在5000人次以上,周末客流高达8000—10000人次。与之相邻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每天要接待5、6个团队搞团建或者研学,前来打卡彩色油菜花大地景观的游客让观景台几乎没有一刻空闲。去年,鲜道·幸福里营业额达1148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收益42.4万元,带动民宿经济、养生居住、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交互融合、迭代升级。
南线
地域 双流区 新津区
早在4500年前,古蜀先民就在成都南部平原撒下了第一粒水稻种子。延续到今日,当年的宝墩遗址已成为十万亩现代粮油产业园区。在这里,有以“农博+”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天府农博园、有展厅与田园相融的壮美大地景观、有以稻田养殖为特色的安西鱼头火锅小镇、有以有机农业为主题的生活美学基地、有以“互联网+共享经济”为创新的共享农庄……当年古蜀先民们的农耕渔猎已成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的集中展示地。
场景
新津天府农博园、共享农庄、安西渔博小镇;双流空港花田、黄水臻爱田园、空港创意都市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
点位探访
智慧农业加持 传统稻田变网红打卡点
芒种前后,正是水稻播种的季节。天府农博园农博岛3000亩智慧大田内,农业科技人员正在用卫星定位技术在稻田内做出上千个标记点,然后对照图纸精确分区种上不同品种的水稻——待到秋收时节,这里便会呈现熊猫、河流等各种美丽图案,展示“天府粮仓”丰收的喜悦,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还记得去年,就是在这里,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庆丰收·迎盛会”六个大字在金色稻浪中熠熠生辉,寓意“五谷丰登”的近20幅稻田画在3000亩田野中徐徐展开,仅国庆黄金周期间便接待了从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游客18.55万人次。
稻浪翻滚的壮美景象背后是100多种智能设备的黑科技“加持”。智慧滴灌系统、无人收割技术、病虫害预警系统、大数据、云计算、5G、北斗导航…… 越来越多新科技的应用,让这里的稻田以最少的人力实现了最精确的管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府农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创新机构也推动了一批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示范,形成稻鱼共生、宝墩1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莲藕、柑橘、葡萄等7个千亩连片现代农业基地,为农商文旅体科全产业链发展夯实了根基。
春天有彩色油菜花海、秋天有滚滚金色稻浪,稻田边有鱼头火锅和小龙虾,还可赏荷花摘葡萄……实际上,自农博园建设以来,新津区便提出了“全域景观化”,完成斑竹林景区景观升级打造,羊马河、西河生态河道治理等环境提升项目,实施林盘整治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0000亩,在此基础上,乡村音乐节、荷花节、街舞大秀、文创集市、“天府农博·踏秋季”等节会活动四季不断,一个个曾经普普通通的川西农村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不仅如此,通过人流共享空间、资源盘活对接,新津区还在农博园核心区张河果园子社区打造“集趣·共享农庄”,引进了蓝城农旅、创业黑马乡村等一个个乡村农旅项目落户,一大批稻田咖啡、乡村民宿、有机农庄、露营基地等新消费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兴义的房车节、啤酒节,安西的鱼头火锅节、葡萄采摘节,方兴的乡村荷花季都已成为成都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形成深度互融的“新乡村产业”。
东线
地域 金堂县 龙泉驿区 简阳市 东部新区
成都东部,龙泉山脉横亘,形成了从成都平原向盆地边缘过渡的浅丘,是“天府粮仓”成都片区规划中以玉米—大豆为主导的区域。这里没有大规模的广阔平原,却有浅丘特有的丰富感和层次感。尤其是今年夏季,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召开,以位于龙泉驿区的主场馆为圆心,成都大美乡村将作为一扇窗口,将成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及“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秀美画卷向世界展开。
场景
龙泉驿区大运主场馆周边、锦绣天府片区;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
点位探访
向世界展示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芒种后,离大运会召开仅有40余天。主场馆旁的龙泉驿锦绣天府片区、大运直联通道两旁、蜀都大道东一段沿线,成片的大地景观已初步呈现。金色的玉米、碧绿的大豆、大红的高粱……各种作物层层叠叠向天际线延伸,如同一道道绿色的五线谱,奏出生机勃勃的大地乐章。
与东安湖公园一路之隔,新打造的锦绣天府欢乐田园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喂养小动物、游园参观、品尝美食,在田园里的图书馆打发一个下午的时光。“既是公园也是田园,既可运动也可放松,在这里非常治愈!”这座建于田园里的乐园收到了四面八方的人们点赞。
从大运会主体育场顶楼向外眺望,头戴草帽的农人们正用忙碌的田间管理书写对丰收的期盼;一排排高效节水喷灌设备扬起层层水雾,折射着道道彩虹;远处的龙泉山上则是硕果累累,水蜜桃、黄金梨、翠红李……森林与村庄掩映,一个个“网红”餐厅和民宿点缀其中,犹如一片世外桃源。
据悉,以着力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标准服务配套大运会为目标,龙泉驿区在中央绿芯区域规划建设32平方公里的锦绣天府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按照“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总体定位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建设思路,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运动健康、田园总部等产业为重点,推进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努力营造高品质田园生活空间、产业形态和消费场景。如今,项目区内的1.2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8万亩农用地已完成提升改造,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场景在这里形成,从春天的麦浪翻滚到夏秋的玉米丰产,规模种植形成的大地景观农业示范轴将让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和嘉宾们倍感惊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供图 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