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华(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董事)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同时也是紧密对接全球消费市场以及吸引全球消费者的平台和枢纽。
成都,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积极对标国际经验紧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随着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成都将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核心功能”,成都迎来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集中发力期。
成都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优势条件,首先表现在消费文化特点上。成都是一个有传统消费习惯的城市,成都人都热衷于消费,重视生活品质,不仅这种消费习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且“物美价优”的消费特点比较突出。这种“文化基因”为成都消费性产业高度集聚,以及新消费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其次,在消费人口规模上,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门户枢纽城市,常住人口超2100万,消费市场辐射西部地区近4亿人口、同时连接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等15亿人口的国际消费市场,这些庞大的人口红利都为成都迈向万亿级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
再次,在国际化要素条件上,成都拥有国内第3个双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1、世界500强企业和领事机构数量中西部第1、以及国际会展频繁、国际往来密切、国际贸易强市等众多基础优势。
另外,在特色文旅资源上,底蕴深厚的成都拥有大批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更是举世闻名,天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
这些优势条件为成都在上海和北京之后,成为国内首店经济第3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五年,成都新落户首店超2100家,其中包含多家全球首店、中国首店、西南首店,首店经济已经成为成都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
提到首店经济就不得不提成都引入首店最多的区域——锦江区。锦江区作为国际高端资源富集的中心城区,因商而立、因商而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9年位列全市第一,世界500强分支机构以及外国领事机构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且全市70%外资金融机构落地锦江。区内充裕的人才、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条件不仅为外来首店品牌提供了强力支持,IFS、太古里等区内地标性商业更是以全新的文化业态及科技赋能的新零售模式,为锦江区首店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
锦江区作为国际资源要素富集、商业优势全国领先的中心城区,未来更应该在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承担起核心驱动和创新示范的角色使命,全力将春熙路打造成为具有显著识别度、世界顶级商场云集、持续更新蜕变的全球性商业地标;利用首店经济的发展利好,举办更多首发首秀首展,加快引育更多策展式、沉浸式等新消费业态,打造原创品牌首发地;以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作为吸引消费的持久动力,全面打造面向世界游客的全球文化艺术消费胜地;结合中心城区的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迭代升级,推动商旅文娱多业态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新活力中心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