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6月28日

补短板锻长板,增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牵引力

孙传旺

6月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指出“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在追求规模和结构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

新型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如何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牵引作用,深入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当前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首先,继续强化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牵引作用需要从制造业入手,通过制造业的调整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转型不仅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淘汰落后产能,还需要针对传统制造业中具有一定优势或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引进更新。同时,成都要抓住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契机,以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撑,围绕绿色低碳和提升发展能级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绿色发展约束。通过向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相关配套产业,协调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其次,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推进需要突破关键制约,掌握未来核心技术。通过建设完善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生态,对元宇宙、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突破性演进。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光伏发电以及新型储能等一些新兴领域和赛道,成都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丰富产业内涵和拓展产业前沿,稳固树立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在推进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牵引作用。

促进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

实现新型工业化必然需要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强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离不开创新。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前沿。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集聚一大批创新资源,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统筹规划西部科学城,加快对中科院成都科研园区、国家实验基地、天府实验室、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机制在人才引进、经费使用、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灵活自主性。强化政府对企业重视技术研发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研发合作,进一步增强技术研发资源的流通互补。

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科创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完善创新研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不断增强创新相关配套服务,为孵化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合理优化阻碍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畅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

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格局中,数字技术高地正在悄然形成,并由技术高地逐步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技术不仅可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还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破解环境制约。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具体而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系统升级。产品周期、行业生态、价值链、供应链都因数字技术而发生重大变革。在新型工业化的牵引下,发生巨大变化的行业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产业发展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成都需要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化智能制造两方面发力,在技术、流程、设备、产品等多重领域深化融合。从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来看,要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更新进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强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加强推广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从发展数字化智能制造来看,要继续做强信息制造业,深入推进云制造、人机协同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进一步完善智算中心、云基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和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再登新台阶。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全稳定屏障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严峻形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因制造业回流、产业链重塑等一系列新态势而面临新的挑战,新型工业化推进需要安全稳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成都要在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牵引作用,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应对挑战,加快补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保持基本面稳定。聚焦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和通堵点行动。通过调整产业布局,深化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实现材料、工艺、技术的自主化,增强产业生产全链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产业发展基本面稳定。

面向未来,努力锻造产业竞争优势的长板,保障战略安全。要高度重视技术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带动产业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成都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对标全球,争取建成一批技术领先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放眼全球,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海外合作。把握好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重要优势,加强同海外的技术交流合作。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拓宽同海外前沿产业技术的合作通道,营造良好的技术孵化环境,吸引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作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3-06-28 1 1 成都日报 c116748.html 1 补短板锻长板,增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牵引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