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是两种被人熟知的舒适化治疗方式。实际上,“无痛”理念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记者日前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正致力于打造“无痛医院”,要将“无痛”这一概念深耕。“医院计划把‘无痛’理念覆盖到全就诊环节,让舒适化医疗惠及更多病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国际疼痛学会(IASP)也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我们的理念是建设有温度的医院、争当有温度的医者,‘无痛’理念不仅代表了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更是‘温度医疗’的重要体现。”
那么,“无痛医院”究竟是如何实现“全面镇痛”呢?
面对疼痛 我们依然有很多误区
疼痛到底该不该忍?
“很多人对‘无痛’的理解存在偏差,无痛绝不仅仅是止痛。”市三医院外科三党总支书记、麻醉科付强主任表示,一部分疼痛是疾病的重要表现,可以给医生诊断提示,这部分疼痛断然不能简单通过止痛去掩盖;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部分治疗、检查等带来的疼痛应该得到干预和治疗,因为剧烈的疼痛会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甚至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而疼痛的预防和治疗正是体现一家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重要标准之一,“现代麻醉不仅仅提供临床外科手术的麻醉保障,同时也包含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重症监护。”
正因为“无痛”基于“麻醉”开展,那自然绕不开另外两个让患者常见的担忧:麻醉之后会不会记忆力变差,甚至“变傻”?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这几乎是我们每天都会回答的问题,大家对这些还是存有误区。”付强明确表示,截至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全身麻醉不会导致患者智力及记忆力下降,而所有的无痛诊疗患者事先都要经过麻醉医师的评估,治疗过程中也会得到全程严密监测并做好应对急救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打造“无痛医院” 他们创造多项领先
市三医院提出打造“无痛医院”的理念,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患双方对“无痛”的理念深有体会,比如最早开展的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等,不仅解决了疼痛和不适的问题,更是大幅提升了患者的配合度,进一步保障了诊疗的质量。
除了一些常见的无痛诊疗项目,市三医院又率先将舒适化的理念在多个临床领域根植。例如“房颤舒适化治疗”,以往房颤射频消融治疗通常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除了可能感觉不适,在清醒状态下还可能产生巨大的恐惧。为了让医生更从容地操作,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市三医院麻醉科专门成立了一支心脏射频亚专业组与心血管内科等组团协作,攻克全麻状态下的射频消融面临的难题。市三医院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心血管内科张震主任介绍说,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该院在全国率先实现房颤舒适化治疗,在缩短手术时长的同时,助力消融精准度提升,从而进一步帮助降低复发率。
再如“无痛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投用。心研彩超室主任熊峰介绍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将超声探头置于食管或胃里,在心脏后方探查心内结构与功能,从而诊断相关疾病,如果不是‘无痛’检查模式,患者会有操作时带来的紧张感、咽反射、食道粘膜损伤等问题。而麻醉下‘无痛’模式可以让患者免受上述不适而实现检查。”
“之前听老家病友给我描述检查过程,从气管把管子插进去,哪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啊?”患者老陈对此有发言权。因为连续咳嗽两个多月,58岁的他在老家检查后发现有纵膈淋巴结肿大,怀疑患有肿瘤。确定疾病的性质,关系后续治疗的方式。经过市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探讨,决定利用“超声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完成检查。“超声支气管镜经患者口腔进入气管,无需额外的创伤。”市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介绍说,虽然可以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的痛苦,但检查存在舒适度低的问题,因为人体的气管极为敏感,即便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人在检查过程中常因气道的刺激而呛咳、憋气,甚至有患者会因为不能耐受而被迫中止检查。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麻醉科团队携手合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无痛气管镜”检查——和无痛胃镜一样,由麻醉医师在检查开始前完成诱导麻醉,并在术中使用适宜的麻醉药物给予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定、睡眠状态,应用喉罩完成气管镜检查。“患者将在全麻下接受检查,呼吸医生和麻醉医生将共用一个呼吸道,这势必会增加操作难度。”付强说,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多学科团队都会提前为患者开展综合评估并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以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近一个月内,无痛气管镜的数量已超过100例,检查全部成功。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不过,后装操作需要将施源器(放射源)放置于体内并填塞固定,患者清醒状态下安装会有明显的疼痛,甚至出现全身肌肉紧张、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但这在市三医院也成了“过去式”——麻醉团队联合肿瘤二科团队针对宫颈癌后装放疗患者开展舒适化治疗,利用静脉麻醉方法让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放射源植入,走进了“无痛后装”时代。
而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一部分。无痛拔牙、无痛膀胱镜、无痛前列腺穿刺、舒适化医美……历经发展,“无痛诊疗”的理念已逐步在市三医院多个科室的诊疗项目中投用,总数位居市级公立医院前列。
良好的铺垫 让“无痛”逐步覆盖
除了舒适化的治疗,对疼痛的治疗和干预也是“无痛”理念的重要环节。
疼痛科团队主要致力于解决患者遭遇的慢性疼痛,除传统针刺、针刀松解、外用特色制剂等中医药手段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PRP注射、射频神经消融、脊髓电刺激器植入、吗啡泵的鞘内植入等西医治疗手段被快速引入。“随着方式的多样化,有更多患者不必再受疼痛的折磨。”市三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副书记、疼痛科主任王彧以常见的带状疱疹举例,过去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传统针刺及神经阻滞来解决剧烈疼痛,但这一方法对很多疼痛已久的患者来说并不适用,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采用射频消融帮患者止痛,“如果这一方法依然无法止痛,还可以考虑采用脊髓电刺激器植入的方式达到止痛并治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基于目前的治疗手段,除部分肿瘤患者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吗啡泵植入外,更多的患者仅需要在局麻下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就能实现癌性疼痛的干预治疗。
有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后,2022年,疼痛科与普外科日间病区进行跨科合作,对胆囊切除的手术患者实施腹壁神经丛的神经阻滞及局部针刺治疗。中西医两套方法的合用,让胆囊切除的手术患者不必忍受术后剧烈的疼痛,实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
“想要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医者,必然需要以患者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市三医院内科二党总支纪检、青年委员,肿瘤一科骆竹媚主任说,对于肿瘤晚期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疼痛干预和不适症状的处理以及陪伴,能够帮助他们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为了实现对这部分患者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止痛”,肿瘤一科率先组建“安宁疗护”多学科治疗团队,通过临床医疗与社会关怀相结合的照护方法以综合改善生命质量。除了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之外,积极通过病区环境改造、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云端探视”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和孤独感,同步实现心灵上的“镇痛”,把温暖、温度带给患者和家属。
无痛理念还将升级 计划打造“一站式”舒适化诊疗中心
在既有的“无痛”成功经验下,近日市三医院正式启动“无痛医院”打造。让“办一所有温度的医院”内涵再次升级,“无痛”理念又如何再提档?
“目前开展舒适化治疗的点位较分散,我们的目标剑指‘一站式’舒适化诊疗中心,这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付强介绍说,按照“无痛医院”建设规划,医院计划在院内打造“舒适化诊疗中心”,中心内设数个“无痛诊疗室”,由麻醉科和关联学科组团,实现评估、麻醉、诊疗和复苏的“一站式”服务,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高质量满足患者的“无痛需求”。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市三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致力于把党建聚合力转化为前行内核力。”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作为市级公立医院的“排头兵”,全院全员将继续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动医疗创新和服务走实、走深,让“医疗温度”迸发新时代“发展力度”。
李诗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供图 市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