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大运会即将召开之际,体育与汉字如何跨界联动翻出“新花样”?运动精神与汉字文明,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6月28日,成都日报联动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倾情推出“说文解‘大运’”栏目,以视频、文字,以及“大运日历”海报的形式,为读者深入讲解“大运”关键字词的生发与演变。
栏目特别邀请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兴国,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系主任高运刚、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刘飞滨三位书法专家,精选与大运会有关的关键字词,亲自上阵,将“大运”关键字词的不同字体书写下来,同时为观众讲解这些汉字背后的故事。其中,包括“体育”“比赛”“友好”等5组“大运关键词”,以及“和”“动”“勇”“康”等十大“大运关键字”,专家通过精彩的讲述展现运动精神,追寻文化根脉。
在“说文解‘大运’”第一期节目中,王兴国教授为大家亲笔书写了“体育”一词的甲骨文、小篆和楷体等不同字体,并深入介绍了“体育”二字的生发及演变。“每个汉字,都是对中华文明的记录。了解中国汉字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
在王兴国看来,汉字与体育的联动非常有趣。“两者看似‘跨界’,实则都体现着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王兴国说,“体育运动培育人的耐力、勇毅,健全人们的体格,发掘人体最大的潜能;汉字则是提炼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最具有标识性、最美的符号进行表达。锻炼身体、说文写字,对于人本身的成长、体格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重要作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实习记者 王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