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回升的关键节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3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在七个方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安排。
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会议提出,要抓牢抓实有效投资,提速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全年新建5G基站1.5万个;要加力加劲扩大消费,推动23座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推出100个“最成都·文旅新场景”;要着力稳定外贸大盘,支持本土企业做大贸易规模,支持汽车、家具、家电、服装等特色产品拓展欧洲、中亚、东盟等市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政策措施,充分发挥“12345”亲清在线服务平台作用。
坚定不移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会议强调,要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聚焦首批34项重大合作,大力推动20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川渝通办事项;要引领建强成都都市圈,建立“联合链长制”和产业联盟,加快建设天眉乐等6条高速公路,推动“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增至300项以上;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推进“三个做优做强”,下半年新建天府绿道453公里、各类公园60个,高质量筹备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如何持续用力深化产业建圈强链?会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确保下半年落地重大和高能级项目190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90个以上,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供给,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123项试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要推动现代都市农业提升能级,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以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提升天府农博园示范效应,建成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在凝心聚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方面,要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完善高质量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创新举措,高效推进国家实验室园区项目建设;要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政策措施,成立技术转移联盟,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S基金;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布局,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要壮大科技创新企业集群,确保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35万亿元。
多措并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会议指出,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以提高全市整体产业为导向的工作机制,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提升空港陆港服务水平,加密欧美枢纽航点航班频次,完善“枢纽对枢纽”运行模式和“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体系;要深入开展经贸交流,以蓉港直达高铁开通为契机深化两地合作;要决战决胜办好大运会,确保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国际体育盛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福祉上,全市要全力稳定就业大局,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60所以上,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8万个;要深化健康成都建设,开展新一轮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5个;要强化“一老一小”服务,确保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每个区(市)县至少新创建1家市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要做好社会救助帮扶,加强特殊群体关心关爱;要深入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推动1000个事项入驻政务服务自助终端。
在持之以恒严守发展底线红线方面,会议强调,要坚决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全年新建充电桩6万个、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要坚决守好良田好土,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实施“耕评”制度;要坚决确保城市安全,完善“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加快实施虚拟电厂、储能系统等项目,加强“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