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会指出,成都立足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能级、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4个方面进行部署,推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如何看待、如何推动?与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集群成链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技术突破,高质量融合提升整体效能。”会上,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
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全会提出,推动未来产业突破发展。聚焦中长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力争在基因治疗、空天动力、类脑智能、6G、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突破,策源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等未来产业领域,抢占新赛道、构建新优势,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航空产业和医药产业是成都的两个优势产业。”市发改委主任王锋君认为,要凝聚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以科创招商模式,提早锁定相关市场主体战略布局,并且在全市统筹布局成果转化的园区。他透露,为提前培育、布局成都未来产业,市发改委对成都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了一次调研,涉及成都5个方向20多个细分领域,现在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和政策配套,“目前,产业建圈强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布局国家未来产业的先导试验区。”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金牛区委书记周德强表示,将提档升级轨道交通、建筑业等支撑产业,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工业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射频芯片、6G通信等未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在产业赛道上对于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对于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更是充满了期待。”作为聚焦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企业,中国航发成发总工艺师吴华建议,政府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的研发制造体系,帮助缩短研发周期,建立区域协同或抱团发展机制。
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突出业态融合模式创新
全会提出,突出模式创新提质生活性服务业,以现代商贸、文体旅游、数字文创、医疗健康、社区服务为重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把扩大内需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扩大首店首发、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消费新供给,发展电商直播、电子竞技、智慧医养等消费新业态,培育智慧商圈、智慧零售等消费新热点,着力营造特色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平台、推进消费创新,擦亮“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聚焦供给创新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锦江区区长缪晓波表示,将依托“车路协同”项目,打造智慧交通产业生态。该项目以锦江大道为基础,是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已吸引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和一些龙头企业机构成为“城市合伙人”,将加快共建智慧交通产业生态。好消息是,目前,锦江大道已完成“双向8车道”改造,全线预留智能网联设备安装空间,正加快呈现“灯等车”等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并以此为示范,吸引更多V2X、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科技企业参与合作。
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金融服务如何引育专业化市场主体?市金融局局长梁其洲表示,成都的科技银行较少,缺少科技保险专业机构,科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有待增强。他建议,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促进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都基地尽快落地,鼓励更多银行机构设立科创科技支行和科创专业机构,更多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机构和保险金融机构。
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能级
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天府农业博览园,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基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办好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蓉展示、交易、转化与应用。
“天府农博园一直致力于实现乡村的人力或资源与城市的各种要素对接。”新津区委书记唐华说,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找到了一个优势方向——绿色食品。依托天府农博园,打造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希望通过食品产业来实现文商农旅融合,“我们在中游已经聚集了70多家食品加工业,下游布局美食业,通过全产业链打通消费者端口,同时促成中国农大的食品学院落户到新津,助力食品加工的研发,举办与食品相关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展览、交易等活动。”
全会提出,聚焦藏粮于技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能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种业振兴,强化农业装备支撑,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农业一直是崇州的优势所在。崇州市委书记陈茂禄表示,目前全省80%以上的水稻、小麦主推品种的中试熟化环节都是在崇州完成。将深入推进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尤其是深化与现在已经落地的中农大、川农大合作。他透露,目前,已经建设了天府粮仓研究院,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着力建设“三中心四基地”科研平台,发挥天府粮仓研究院的作用,积极引入国家种植种业基金,深入开展优质稻、功能性水稻品种研发活动和无人植保、绿色防控等粮油技术研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性。
高质量融合提升产业效能
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全会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入推动三个产业间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业务关联。
武侯区委书记许兴国表示,武侯区将聚焦打造技术创新优势,高质量建设环川大知识经济圈、悦湖科技城、太平寺现代都市工业谷、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着力构建“一圈一城两谷”创新空间格局。聚焦发挥平台溢出优势,坚持一条重点产业链构建一个产业研究院,整合华西“一校四院”等资源,加快布局一批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聚焦培育成果转化优势,进一步完善校院企地协同机制,组建科创联盟,开展“定制化”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更好耦合,实现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景观农业,探索“林盘+”“绿道+”“公园+”“园区+”等运营模式创新,以科技赋能现代都市农业多元融合发展。“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文旅虽然是线下主观体验场景,但可以与元宇宙等科技创新载体进行互动,提升云上都江堰和数字青城山,做优做强创意设计、传媒影视和现代文博。”都江堰市委书记蒋蔚炜说,都江堰市正与青羊区、郫都区联合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温泉旅游深度融合试验区,打造新的金字招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刘依林 白洋 吴怡霏 杨升涛 刘飞 李长乐 制图 申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