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7月起,四川正式进入主汛期,7月2日17时我省启动了四级防汛应急响应。四川省疾控中心提示,面对可能持续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在做好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预防的同时,也要小心血吸虫的感染。
血吸虫是一种可感染人和牛、羊、猪等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病人或病畜粪便中的血吸虫卵入水后,遇到水中的钉螺,可在其体内发育成为具有感染性的尾蚴,人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后,最快10秒就可以被感染。
同时,疾控专家表示,血吸虫病是可防可治的,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办法。广大市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水里游泳、玩水、钓鱼,或是洗衣、淘米、洗菜;因生产、防汛需要,不能避免接触疫水时,需穿戴好防护用具,涂抹防护药剂;接触疫水后,如有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当地医疗机构或血防机构进行检查、治疗,国家免费发放治疗血吸虫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吡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