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04日

以考古窥见曹操人生

——评唐际根新作《此处葬曹操》

《此处葬曹操》

□泽登旺姆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新闻。这则新闻瞬间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自此,在网络上,关于曹操墓的真伪等诸多问题,“挺曹派”和“反曹派”争论不休。

近日,中信出版推出《此处葬曹操》,作者是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曾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首席研究员、社科院安阳考古队队长。作为曹操高陵发掘项目见证者,唐际根以生动的文笔再现了考古发掘的始末,以考古发掘资料与文献对证,解开西高穴大墓的墓主身份之谜,同时以一系列关键证据系统回应此前公众对曹操墓的质疑。最后用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研究方法,透物见人,拨开后世诗文小说笼罩在曹操身上的神秘面纱,力图还原出最真实可靠的曹操形象。

文献与考古对证

回应公众对曹操墓之疑

在曹操高陵发掘期间,唐际根常常进入墓室,见证了曹操高陵发掘的重要环节,观摩了墓内种种重要遗迹现象。受曹操高陵发掘领队潘伟斌先生之邀,他还得以反复端详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从曹操的头骨到“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以及“胡粉二斤”石牌等。

2010年1月28日,国家文物局曾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备受争议的曹操墓认定问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正面认可。

但关于曹操墓的讨论至今余响未绝,面对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例如曹操为什么葬在安阳?“七十二疑冢”到底是真是假?出土石牌为什么有简体字?为何不给人骨做DNA?为何不做碳十四测年?“唐朝的黄豆”如何蹦进了曹操墓?墓葬中的两名女子是谁?唐际根也在书中从出土器物的时代特征、刻字石牌的断代意义、出土头骨的生物鉴定等专业的角度,证据链完整,结合文献,深入浅出地在书中逐一做出了回应。

走出“奸雄叙事”

以考古窥见曹操人生“真实”

去世1800多年来,覆盖在曹操身上的各种文学叙事和戏剧演绎,留给人们一个斑驳杂乱的曹操印象。《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堪称正负评价的两极。《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可谓直接将高度拉满,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认为“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意即曹操是个篡逆者。南朝时,曹操的形象更是江河日下,进入“奸雄叙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提到,曹操怕人暗算,常对人说:我睡着之后,千万不可随便接近我,否则我会无意中杀人……

那么作为考古学家的唐际根会还原怎样的一个曹操形象呢?在《此处葬曹操》中,曹操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军事家;是一个重视农耕、心系天下的政治家;是一个对酒当歌、登高而赋的文学家;还是一个勤劳简朴、一生清白的人,至死也没有篡位。这些都与《三国演义》里塑造的奸雄形象大相径庭。

唐际根告诉笔者,他通过墓主遗骸,印证了孙盛在《魏氏春秋》中对曹操“姿貌短小,神明英彻”的评价;凭借陶簪、戒指、樗蒲、香薰、铁镜、屏风等文物复原曹操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墓葬中的画像石,成为解读曹操“除残去秽”“禁绝淫祀”的关键,使后人理解曹操想要打破旧世界,再造新世界的愿望。“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作为解密墓主身份的关键密码,时隔千年再现了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武王英姿。唐际根表示,希望读者能够在此书中,可以透过墓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曹操,看到他身上不可磨灭的气魄、志向与梦想。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7-04 ——评唐际根新作《此处葬曹操》 1 1 成都日报 c117103.html 1 以考古窥见曹操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