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民宿管家”等18个新职业。民宿作为一种文旅业态,正在迎来快速的发展。在这个新职业的背后,其实有四川文旅人的助力吧?
汪晨雨:2020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启动了我省旅游行业职业体系建设工作,并成立了专门课题组。省旅游培训中心作为课题组成员单位之一,在四川省旅游学会、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对文旅融合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进行了前期梳理和调研。其中,结合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依托成都作为农家乐发源地的优势背景,培训中心前后多次走访调研我省民宿集群,最终决定将“民宿管家”作为新职业进行申报。
中心受邀参加了人社部组织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行业会议,并对新职业进行了阐述发言,在此之前结合各方意见,参与起草了向人社部提交的《“民宿管家”职业技能标准草案》。在社会各界的努力推动下,“民宿管家”即将得以设立为国家职业大典中的新职业,其对于增强民宿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旅游培训中心也将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文旅行业职业体系建设和人才教育培养的研发工作中,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我省将“民宿管家”作为新职业进行申报,这对民宿的发展有何意义?
汪晨雨:民宿已经不是陌生概念,核心是以在地文化、环境、生态、生产生活等为吸引力,用闲置的房产或特别建设房产,结合自身特点用各种方式表达给住宿者,提供的住宿服务。与传统酒店业不同,民宿根本在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主人的理解与表达,那么传递这些信息的媒介就是我们的民宿管家。
全面地理解民宿,才能理解民宿管家这个职业。因为民宿的各种条件再好,也只能是“呈现”,把这些软硬件所表达的理念传递给客人,实现“人、情、景”的对话,就是管家工作的“魂”。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分,民宿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民宿这种特别的住宿业载体,可以满足人群的各种需求,比如:求新、求奇、求静、求遇、求驰、求闲、求聚等。
民宿管家对人才的复合性要求高。在民宿经营的前中后端,民宿管家分饰不同的角色:懂营销会管理;懂美食会摆台;懂美学会动手;懂需求会沟通,甚至懂驾驶会修理,懂得越多越好。随着“民宿管家”成为18个新职业之一,民宿管家新职业的设置,民宿管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民宿管家持证上岗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搭建的引领等新举措,对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无疑至关重要。这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利好消息,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民宿为何需要管家?他们的工作职能是什么?与普通酒店服务员有何本质的不同?
汪晨雨:民宿管家的工作从客人到院,到退房出门,全程都需要随时待命服务。日常工作包括确认入住、用餐、下午茶、娱乐需求等信息,背后就是排房、排菜单、排采买单、排接送单;客人到达后,接客、介绍、安排入住……为客人解决任何住宿困扰等。从日常工作内容上看,民宿管家岗位任务结合了酒店业销售前台、客房、餐饮、工程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只不过住宿场景从酒店变成了民宿。成为一个优秀的民宿管家,必然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实践、积累,它并非一个年轻人专属的职业。总之,新职业的涌现反映出社会需求和趋势的变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这些职业将会越来越受到欢迎,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记者:民宿是地区旅游的配套,也是地区特色对外服务的窗口,民宿已经慢慢成为地区特色产品的推销商。民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入口,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民宿各类人才供不应求,民宿产业化呼唤民宿人才职业化已成为趋势。民宿产业化发展对职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民宿运营管理人才队伍有着迫切需求。为培养民宿运营管理人才,对此四川方面有何举措呢?
汪晨雨:民宿管家这一新型职业的出现,既是民宿产品开发和服务营造的特色之源,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但因此也成为民宿扩张和拓展最大的瓶颈,有别于酒店行业的标准化服务,民宿管家在独立化、个性化的服务下,应具有更多精细化、多样化的服务标准。
目前,民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少民宿管家或者民宿管家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引导下,顺应民宿发展的特点,要着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民宿管家或民宿职业经理人。培训是民宿人力资源建设的解决之道,是民宿发展之本。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会向社会发布“民宿管家”职业标准,宣贯标准,服务从业人员,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民宿管家”职业标准将构建一套新业态引领、新模式广泛应用的考评标准和职业培训体系,帮助民宿管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责,促进职业化发展,提升民宿服务水平,促进消费,带动乡村振兴。
(汪晨雨: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副主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