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07日

如何培育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专家简介 周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精彩观点

①新型工业化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及时补齐工业基础短板,在部分新兴领域形成领先发展优势,才能全面提升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②市场主体具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敏锐寻求发展机会的显著优势,培育市场主体事关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③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要让“市场有政府作用” “政府有市场逻辑”

④要结合产业特点,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形成头部企业强、腰部企业壮、尾部企业活的局面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指出,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的规模与质量,往往关系着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本期《锦观智库》,专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杰,就如何培育市场主体,使之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展开讨论。

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发展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优势

锦观智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四川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有何意义?

周杰:新型工业化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当前,四川工业化正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的关键期,但面临工业化率过早过快下降等问题,在部分领域与全国尤其是沿海省份存在差距,必须及时补齐工业基础短板,在部分新兴领域形成领先发展优势,才能全面提升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新型工业化是建设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四川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发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西部产业发展新高地,能为构建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工业化是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举措。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新型工业化,全力推动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可以铸强四川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的核心引领力量。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四川全省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解决工业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区域产业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能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强化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性。

培育市场主体: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持久动力

锦观智库: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培育市场主体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周杰: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市场主体的培育深刻影响着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成效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市场主体是引领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力量。产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是否强劲。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环节中,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市场主体具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敏锐寻求发展机会的显著优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升产品质量、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引领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因此,以更大力度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将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方式不断向更优质量、更高效率跃升,能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截至2022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9亿户,各类市场主体保持了数量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市场主体发展仍面临不少需要突破的难题和短板:一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核心竞争力整体不强。二是内生动力没有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有待提升。三是发展韧性不足,抗风险能力亟须提升。部分市场主体缺乏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应对化解不确定性风险和危机能力较弱,影响了所在产业的整体韧性和弹力。

激发内生动力: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作用

锦观智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市场主体培育政策和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你认为如何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周杰:从有为政府的作为空间来看,有效市场底层逻辑的实现和各环节的运行都需要政府介入,从而做到“市场有政府作用”;从有为政府的行为边界来看,政府必须遵循有效市场的底层逻辑和市场经济规律来介入市场,从而做到“政府有市场逻辑”。

一是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实施。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政策协同效能。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保障。

二是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打造公平有序市场化营商环境。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能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保障民间资本在投资领域、财税政策、融资服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成本、增加透明度为重点,继续深化制度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支撑。

三是以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为重点,打造公正严明法治化市场环境。依法依规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益的长效机制。严格司法与行政保护,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支持企业家利用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形式保护创新成果,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做强产业主体:整合资源优势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保链

锦观智库:今年初,成都印发《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十条政策措施。成都如何以产业链为抓手,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周杰:推进“产业链+市场主体”的培育模式,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实施产业链重大项目攻坚。结合产业特点,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形成头部企业强、腰部企业壮、尾部企业活的局面,打造规模化产业集群。

一是围绕产业链未来赛道实施“建链”工程。瞄准产业发展变革新趋势,以28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方向,培育引领未来产业链发展的创新主体。针对市场容量大、技术方向多的产业链,以产业链为单位梳理3-5家综合规模大、发展潜力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建立成都“未来产业”企业培育库,精准培育一批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未来“链主”企业。

二是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环节实施“补链”工程。紧扣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链主企业的技术需求为指挥棒,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深化研发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创新项目攻关,增强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隐形冠军”企业和领军企业,带动相关企业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围绕产业链生产制造环节实施“强链”工程。利用既有产业配套基础和要素供给优势,精准招引缺少环节的重点企业,加快解决部分产业链在配套生产设施、尖端工艺、制造规模和效能等生产制造关键领域的薄弱问题。

四是围绕产业链价值增值环节实施“延链”工程。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两端”延伸,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联结的研发设计及品牌塑造等价值增值环节。加强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能力,大力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的市场主体。

五是围绕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实施“保链”工程。高效串联产业链上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通过有效整合识别,形成针对不同主体、业态、产业链特性分层分类的供应链金融支持,确保关键环节“不断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张舟

--> 2023-07-07 张舟 1 1 成都日报 c117237.html 1 如何培育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