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09日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曼妙共舞

□本报评论员

溯源最深沉的历史,才能开启最长远的未来。

7月8日,全国首家以蜀地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蜀宴赋”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正式试营业,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追捧。

当蜀地汉文化的舞乐、光影、美食在“蜀宴赋”中曼妙共舞;当古蜀文明首次走进澳门,金沙萌宠“呜噜噜”让人连连惊叹;当来自成都的文物俳优俑出海展览,让匈牙利观众驻足观看……千年传承的天府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展示、创造与更新。

匠心独运的组合,富有创意的设计,大开脑洞的“混搭”,让中华文化与传承创新实现了更好结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此交相辉映。一个个丰富的体验为人们带来的,不只是声光电中的审美愉悦,更有流淌于内心的文化认同。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在成都,无论是大熊猫、金沙、都江堰等文化形象标识,还是蜀绣、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承载的,是蜀地千百年来的深厚积淀,延续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更凝结、保留和传递着我们共同的生命记忆、家园情感与精神财富。

新时代,新表达。

无论文化的推广还是非遗的传承,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喜爱的第一步,是知晓与了解,是吸引与聚焦,只有被更广泛的大众所认识、消费、欣赏,才能让中国式的美学意境与内在气质得到更大范围内的认同。只有让更多的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它们才能与当下这个时代充分融合、绽放光彩。

文化,是创新、创意、创业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不仅是面向传统的挖掘、整理和学习,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

从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蓉宝”到成都的非遗特色小镇,从变身“打卡地”的竹艺村到文创商店里的“变脸娃娃”……要向世界传达成都的审美创造和文化观念,就要求我们始终以现代意识来审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大胆利用新的体验与传播手段,将之转化为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产业路径。

惟其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历史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而在美美与共中,成都也必然会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里,不断彰显属于自己的亮色。

--> 2023-07-09 本报评论员 1 1 成都日报 c117300.html 1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曼妙共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