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10日

温江区

创新为要 实体为重

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美丽温江 生机勃勃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作为、真抓实干,加快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着力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7月8日,温江区召开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接下来,温江区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全力推动地标产业提能升级,重点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成势,构建“姓温有据”(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筑牢科创人才根基;以营商环境为保障,用“尺度、速度、温度、力度”真心实意助企平稳健康发展,营造大兴创新、大抓产业的浓厚氛围,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温江贡献。

构建“姓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次区委全会提出构建‘姓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切合温江产业实际,让我们对发展充满信心。”成都圣恩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财务总监廖福前在参加温江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参会代表对此有着共同感受。温江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三大地标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印务轻纺、现代商务、文体旅游、数字经济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对构建温江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的精准画像和科学抉择。

医药健康产业自不必说,经过多年培育,温江已汇聚药明康德、科伦、百利、海思科、百裕等创新药领军型、平台型企业,新引入东方基因、远大、通瑞等优质项目……“三医”产业上下游齐聚、产业链贯通。成都医学城凭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异表现,连续两年入选“最佳生物医药产业园TOP10”。

绿色食品产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康师傅、统一、扬名、圣恩、娃哈哈……温江区绿色食品规上企业已有40家,2022年总产值达150亿元,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长久的支撑,规模居全市第三位。

至于现代都市农业,温江区组织申报的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正全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望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打造“天府粮仓”科技创新策源地。

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通过汇聚众智、凝聚共识,温江区确定了“3+6”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目标。为推动目标实现,温江区将加强对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逐一绘制产业全景图谱,细化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指标、重点任务和项目支撑,推动规划图变为施工图、任务书。通过持续加强梯次培育、推进技改扩能、深化提质增效、发力招商引智,力争到2027年,温江区产业质效实现新跃升,全区“四上”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用好用活富集的科创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已获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我们正在研究的SKB264已被CDE(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授予3项突破性疗法认定。” 科伦博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葛均友博士透露。

SKB264是由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的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先后获得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显示出其广谱抗肿瘤作用和在多种适应症广泛应用的潜力,未来可期。

全国唯一的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在温江,由科伦博泰牵头组建,通过产学研合作赋能,搭建协同创新机制,正加快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进程,攻关重大疾病治疗战略性、前沿性问题。

温江区科创资源和人才富集,有高校院所13所,其中“双一流”高校4所,有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西南特色中药资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百利国家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四川省濒危药用动物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195个。

如何用好用活富集的科创资源,将其打造为技术创新的优势?

“我们将推动驻温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引导高校围绕温江产业需求开展定向研发、定向转化,推动校企研发成果有效匹配。”温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局长郝珍表示。

众多高校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率先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汇集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9个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完成272台件、总价值2.27亿元大型设备的入网共享。这一共享科研平台已惠及众多医药研发企业。

同时,提速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加快推进电子科大“三医+AI”科技园、川农大科技园、中医大健康谷等项目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近期,温江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果对接活动,电子科技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正式落户永宁园区,成为常态化开展校企成果对接活动、推动科研成果在温江转移转化的平台。而承载该校成果转化的电子科技大学“三医+AI”科技园一期已建成,引入40多个电子科大校友企业,即将投入运营。

接下来,温江还将鼓励链主企业探索以产定研的“揭榜挂帅”协同攻关联合大院大所、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接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创造和储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保障

“项目去年8月正式开工,预计今年10月竣工交付。比原计划的18个月建设周期整整提前了4个月!”通瑞生物成都研发生产基地副总经理乔海涛激动地表示。

作为成都医学城核医药新赛道的典型企业,通瑞生物在成都医学城管委会“双承诺制”和“全程代办制”服务下,在拿到土地成交确认书的当天就进场施工,实现“拿地即开工”。在温江区协助下,通瑞生物还在2022年底申请到省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成都市多家金融机构也伸出橄榄枝,愿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正是在多重要素的保障下,企业才实现了如此快的推进速度。

温江区始终秉持“把最优质的资源给予最优秀的企业、最崇高的礼遇给予最优秀的人才”理念,真心实意护航企业发展壮大,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整合财政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制定和优化“3+6”地标产业和重点产业配套政策,集中支持和加快建设一批带动性引领性项目,培育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构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到上市并购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强化用地保障,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

温江区首创的提醒服务,其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三张提醒服务事项清单保持动态更新完善,由2022年641项更新至目前的729项。温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刘敏表示,将持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靶向提升干部市场化思维,着力打造“益企同行·温暖舒心”工作品牌,优化提醒服务、政策兑现、供需对接三项增值服务,敏捷响应处置企业诉求,集成推送资金、载体、人才等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推行政策“免申即享”,让服务恰到好处,让企业收获满意,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在温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图片由张志强提供

--> 2023-07-10 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 温江区 1 1 成都日报 c117343.html 1 创新为要 实体为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