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聚焦开放共享赋能发挥平台溢出优势,做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搭建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形成集创新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高校院所众多的成都,如何用好用活富集的科创资源,将其转化为技术创新的优势?记者昨日获悉,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已正式面向社会开放,该平台汇集包含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72台件、总价值2.27亿元的大型设备,基本涵盖了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技术环节。昨日,这一共享平台迎来了成都医学城近30家医药企业的技术代表,他们通过参观实验室了解仪器设备的功能,并将利用这一共享平台推动药物研发进程。
解决企业创新路上设备瓶颈问题
液相-质谱-核磁联用系统、核磁检测系统、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高分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系统……
走进成都中医大国重实验室,一台台功能强大、价值不菲的大型仪器设备,令参观的企业代表目不暇接,大开眼界。在中药药动-代谢组实验室内,一台线性离子阱质谱仪价值超过600万元,而其他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比比皆是。
这些成套设备,全部在成都中医大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入网共享,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方便地使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研究。
面对这桩“大好事”,四川夏派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余形容,“就像一场及时雨。” 他告诉记者,企业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临床前技术服务,像高分辨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这样的分析设备,多普勒血流、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等动物机能研究设备,以及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等仪器设备,企业在研究过程中都用得上。
初创型企业对高端大型设备有需求,但没有资金购买,设备的瓶颈制约着众多中小型医药创新企业。而现在有了共享平台,创新进程势必大大提速。
其他企业的代表也有同样感受,因此,他们抓紧机会同实验室管理人员交谈,询问仪器设备的精度和优点。成都瑞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蓉告诉记者,“我们需要高精度的液相质谱仪来分析药物的微量杂质,而实验室不仅有这样的设备,还能帮助企业开发微量分析的方法。”
“刚刚有企业提出有一些多肽类的新药,在研究过程中及上市前需要做体内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的分析,我们的平台可以借助高分辨质谱及线性离子阱质谱仪,帮助企业针对性地检测多肽片段,从而实现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分析。”助理实验师谢孟君说。
校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本身就有着对外开放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开放和共享,国重实验室的研究才能更加接地气。所以非常欢迎企业通过共享平台来跟我们合作,共同开展研究,这是一个双赢的事。”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裴瑾接受采访时表示。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黎胜红介绍,自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来,学校逐年加大对科研平台的投入力度,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总值迅速攀升,经过4年多的探索建设实践与持续优化完善,平台汇集了“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9个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校级公共平台的主要设备,实施开放共享建成了集“信息公开、网上预约、有偿使用、实时采集”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平台还配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中药活性成分、结构鉴定、代谢分析、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机能学、病理学等实验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共有近30家温江企业前来参观对接。今年4月,温江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署共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产业集聚区”协议,校地合作建设环成都中医大高校知识经济圈,推动中医大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温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局长郝珍表示,此次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向企业开放共享,为驻温高校赋能企业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示范作用,温江区将继续搭建企业与高校对接平台,开展以产定研的“揭榜挂帅”,促成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