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而绣花要得手也需要一样趁手的工具。面对超大城市治理的这张大蓝图,画布有了,如何找到“一双巧手”和“一根”适配的“绣花针”是超大城市应当探索的重点。2018年,《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出台,为成都市进行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操作指南,并且避免“一刀切”,坚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针对不同地域、街道设置不同的标准要求。锦江区首创院落小单元治理模式,将自治权由街道还于社区,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重视城市社区特别是老旧院落的有序管理,为社区居民自治赋能;在小单元模式基础上,武侯区推出网格化服务管理,将服务放在网格中,强调精细化和便捷化。两者互促融合形成独具成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121”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部分提到,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前,成都市大力倡导党建引领的“微网实格”,在一般网格的基础上划分出若干“微网实格”,在这个微观场域里,发挥党员的先锋力量,发挥居民的主体性,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和资源注入“微网格”这个最小责任区。而“微网实格”的价值正在显现,在全市行动中,大邑县对标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在探索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大邑坚持把网格划微划小划准,建立健全“总网格(村、社区)党组织—一般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微网格党小组+专属网格党组织”的“3+1”网格党组织体系,夯实末端治理单元,进而实现全域覆盖。其次,探索“平战结合”的工作模式,针对一般网格和微网格出台工作队伍、资源、问题“三张清单”,细化层级责任主体,落实职责任务。第三,引入智慧化手段,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开发“微网格”积分应用程序,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将“人、地、事、物、情”等治理要素高效汇聚,提高基层问题响应速度,优化基层社区治理效率。第四,纳入多元参与主体入网,增强自治活力,以党建带动群建、社建,丰富基层工作宣传、服务供给、文化建设等管理形式,激发治理潜力。
我们认为大邑乃至成都的“微网实格”找到一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微积分”求解新思路,蕴含着“积分”和“微分”两条逻辑主线。其中“微分”是将面对多元多样的人、地、房、业、事组合成若干个精细化的治理时空场景,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建设小微组织,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下沉,将发展要求、事项准入、数据指标等落实到每一个网格空间里,提高基层响应速度;“积分”则是将无数个无穷小的个体单元效益聚合形成整体性治理体系,同样通过网格内的具有管理性的小微组织或个人凝聚空间内的资源信息、执行动力、问题清单等,为基层治理筑牢顶层保障。进而通过积分和微分的不断互促,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改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的治理价值红利。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把小事情做好,方能积小胜为大胜,把蓝图变为现实。精细化网格划分、精准化责任清单、智慧化管理平台和多元化主体参与让大邑在城市管理这张画布上有了明确的定位、色彩搭配、绣花巧手和趁手的工具清单,并为省市乃至全国范围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提供了模范借鉴。精细化治理需要牢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健全智慧化政策体系以构筑制度保障,推动技术创新,构建起数字化发展生态。网格化治理核心要义在于转变传统城镇化进程中见物不见人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借助网格中的人、数据、资源的力量实现对每一个鲜活个人需求的回应与帮助,通过“下沉”和“聚合”的交织,最终让我们的城市社区能够成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家园。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