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14日

“600万保有量”系列观察之三:

“汽车第二城”背后的超大城市交通治理和绿色转型

成都交警在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提升了路口通行能力。

最近,成都市民张旭沉浸在买了新车的喜悦当中,他成了有车一族,成了600万分之一。据公安部统计,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精准的数据为,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为625.4万辆,在全国目前88个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如此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是幸福的烦恼。600万背后,可见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可见消费的活力十足。600万背后,更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如何实现超大城市的拥堵缓解、绿色转型?

600万之下的人 共建共治共享城市交通

“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不能只看到车,更该看到的是人。我们治理的逻辑其实不复杂,大家都听过——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

刘国华是一名有1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蓉e行”成为他向身边人推荐最多的一个微信公众号。预约通勤挑战、私家车停驶申报、“飙车炸街”线索举报……这些功能他玩得很“转”。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微信公众号,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平台,让他从旁观者成了参与者。

2017年,成都交警在全国首创推出的“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目前用户已达到724万,92万余人次主动申报停驶私家车放弃驾车出行,为城市良好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作贡献。

600万之下的“人”,不仅是机动车驾驶员,还包括非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交管部门创新推出“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精准劝导系统”,对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逆行及行人闯红灯等七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点对点精准劝导,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在成都,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斑马线上的停车礼让,对救护车教科书式的让行,更是体现出成都司机的文明素质。

600万之下的路 精细优化组织缓堵保畅

600万汽车保有量,对道路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金牛区奥林片区,中小街道乱停的车辆阻塞了“毛细血管”,导致片区交通拥堵、事故频发。“晚上进不来,早上出不去”曾是片区群众的生动形容。

成都交警根据路网功能和分布,精细化组织交通,打造片区“微循环”,打通“毛细血管”,交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积极引导群众绿色低碳出行。现在的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片区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

车在不断增长,道路资源有限。对道路的“精细绣花”成为成都交警缓堵保畅的重要手段。以设置在八宝街路口的“直行待行 左转待转”交通组织模式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30米左右,路段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4.3%。

记者了解到,成都通过精细化组织交通,优化639处重点路口信号配时,累计建成绿波带189条、绿波总里程达252公里。优化公交专用道设置,取消4条“瓶颈”路段的双向公交专用车道,调整10条公交专用车道的启用时间。

此外,治理天府大道、剑南大道、二环高架上下行匝道等15处堵点,调整三环路23处主辅道出入口,完成3个片区微循环,天府大道(天府一街至天府五街)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2%,剑南大道早高峰时段拥堵指数下降67.84%。

600万之下的车 市民绿色出行越来越多

今年5月31日,盛兴街拥堵指数较之前下降35.92%,剑南大道(出城)拥堵指数较之前下降31.79%,如此明显的数据下降,正是成都交警六分局联合多部门推出“预约定制公交”发挥的作用。

停下私家车,乘坐公交地铁或者骑上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成都市民的选择。推动绿色出行方式,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体系,成为成都缓解拥堵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变革路权分配,重组合江公园慢行街区、一环路市井生活圈交通,“瘦身”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打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空间,规范共享单车停放,“车退人进”。

目前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城市第5位,日均客运量497万乘次,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60%。规划建设165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大城市高峰通勤拥堵指数下降3.5%。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超220万人次,日均里程超360万公里,相当于每天替代36万辆小汽车出行,绿色出行成为市民通勤新风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成都交警供图 制图 江蕊松

--> 2023-07-14 “600万保有量”系列观察之三: 1 1 成都日报 c117538.html 1 “汽车第二城”背后的超大城市交通治理和绿色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