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实地考察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要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文化的表现形式或有不同,内在力量却深沉而厚重、多彩而灵动。
在上海,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开幕——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演艺、商圈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拓展了数字文旅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形成沉浸式文化感知和“体验+新消费”综合体,促成新兴消费业态。
在杭州,“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联动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三苏祠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向市民讲好苏东坡的故事。展览期间,还尝试文旅融合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雅集、研学活动等,开发苏东坡文创产品,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在广州,以中共三大为题材的大型革命题材原创话剧《春园·1923》两度登陆广东艺术剧院,近9000名观众通过观看该剧,重温了历史,体验了艺术的魅力。演出最后全场合唱《国际歌》,让不少观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文脉千秋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充分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承起来、活化起来。
从一个个博物馆文创频上热搜、民俗文化游不断升温,到一大批非遗技艺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种种实践都在生动地印证——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洞见人的文化需求,就是洞见发展的底层逻辑。
立足自身的特有文化,大胆尝试,用心构造,不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全国各地的创新创造,正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意,其打开的,更是一个坚定历史自觉、坚守文化自信,推动现代化发展的美好未来。